本篇筆記8000多字,有6個主要章節,歷時2天復盤,如有需要,請耐心看完
這是第一篇寫復盤的東西,最近看了兩本書《考試腦科學》和《刻意練習》,在這里,我主要是復盤《考試腦科學》,我嘗試著復盤內容,要做好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光有方法還不夠,還要實踐,實踐是最花實踐的,也是檢驗方法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
很多人都聽說過,費曼學習法了吧,以前我也聽說,可能因為那時候我是個學渣,所以沒有很好的去了解這些,直到現在,希望改變了,自己才發現,到了這個臺階,原本的前一級臺階,中間是空心的。
我也很佩服那些學霸,學神,還有那些愛學習的,而且能夠努力去學習的人。最近也隨著認知的提升,知道了要想成為學霸,光有想學習的心還不夠,還要有興趣,有專研精神,以及勤奮和專注。當然還有很多,比如習慣等等。
現在開始復盤《考試腦科學》這本書,這本書主要是為了應對學習考試這塊出的,大體上是教在校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以及如何科學使用大腦。
《考試腦科學》這本書還有一個前身,講高中的學習方法的。我沒看過,作者在寫序的時候有寫,下面整體來說一下這本書。,書本一共有六章。
一、記憶是什么
本章主要觀點:記憶是什么,記憶的分類,海馬體是什么和功能
之后我也在知乎上找到一些關于記憶是什么進行了一些拓展,看完了,也發現,其實記憶是什么,沒有一個具體的解釋,主要取決于自己如何理解,以及相信誰的觀點。
1、記憶是新的神經回路的形成
記憶的分類:
00001. 短期記憶,容量小
00002. 長期記憶,容量大
也有一些分類分為: 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時記憶,永久記憶,但這些標準主要看分類機制
記憶的提取,需要經過分類整理等步驟才能被快速提取
2、海馬體:在大腦內部,直徑約1厘米,長小于5厘米,形似香蕉,像海馬
功能:關卡檢察官,審查時間最短一個月;審核標準:是否有利于生存
二、欺騙大腦的方法
本章主要觀點:欺騙大腦的方法——復習
要欺騙大腦,就要知道大腦的運行機制,才能做出應對,由于大腦擅長忘記,所以為了不被這一機制困擾到,就要找到欺騙大腦的方法,復習
說到復習,很多人應該想到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吧,當初我也很信奉,但自從多看書了以后,認知也就刷新了。
有些專家和文章指出了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問題,主要就是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遵循那樣的復習頻率
作者在書中寫到,在學習的時候預習、學習、復習的比例1/4 : 1 : 4,即用總學習時間的1/4來預習,用4倍的時間來復習。
這里是書中的主要復習間隔,在一定程度上與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遺忘速度是一樣的(在學習后一個星期之后的,能夠吻合)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復習時間,學習后4小時以內,會忘記50%的知識,所以我自己整理了,自己復習間隔,雖然也是按書中內容進行的,但是我在第五次復習間隔,采用的是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中的復習間隔。
作者也講到了,相對于記憶,大腦更喜歡輸出,所以現在作者想法與主流的想法是吻合的,作者提出了,要想留住記憶,就不能忽視輸出(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在使用費曼學習法,因為現實中沒有人可以講,所以發文章,懂的都懂。/神秘的微笑)
本章總結:要欺騙大腦,就要多復習,因為可以反復刺激海馬體,讓海馬體認為短期內出現很多次一定對生存有利。但是要注意復習間隔,使用輸入--> 整理 --> 存儲--> 輸出流程。每學習新的知識都要形成這個閉環,才能最大程度的記住內容
三、海馬體和LTP
本章主要觀點:LTP、好奇心、回憶是什么產生的、學習法、緩解不安
大家應該很好奇,為什么章節名稱是寫了海馬體和LTP,但是為什么沒有海馬體呢。因為第一章的時候,不是有講海馬體嗎,因為都是講了,所以我就把這章講的關于海馬體的內容,放到海馬體那里去了。所以就不在這里重復贅述了,作者在這章講關于海馬體的內容很少的(看不過癮)
1、LTP:長時程增強作用,是反復刺激大腦后產生的;記憶的根源,與記憶形成密切相關
好奇心,說到好奇心,大家也都知道對一件事或者一個知識感興趣就很容易的學好吧。但是有多少人去了解了為什么會這樣嗎?不知道或者不想也不要緊,作者在書中也講了,主要是因為好奇心會產生θ波
2、θ波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呢?乙酰膽堿,是θ波產生的根源
大家知道很多感冒藥為什么會抑制學習嗎?還有提不起興趣嗎?因為東莨菪堿和苯海拉明對乙酰膽堿有抑制作用,東莨菪堿和苯海拉明是大多數感冒藥的主要成分。所以很多人感冒了,吃藥后就會學不進。
說完好奇心,說到回憶了,一說回憶,大家都能想起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大多是高興的,或者傷心的,很少有人會想起公式或者書本的知識吧。
3、回憶:激活杏仁核引發神經元LTP
杏仁核是產生情緒的器官,人所有的情緒都是杏仁核產生的,情緒密切相關的經歷,可以被記得很牢。
其實在學校的時候,老師說讀古詩或者讀書要帶著感情去讀,其實也應該是這個原因吧,帶著難過的心情去讀書,雖然感覺很二,但其實是有效果的
緩解不安的辦法:寫下與自己壓力有關的內容,考試就寫考試相關,演講就寫演講相關的內容,不相關的內容起不到作用
4、作者在書中寫了兩種學習方法:
感動式學習法和獅子記憶法,一個是學習法,一個是記憶法
感動式學習法:帶著情感學習和適度的緊張感,并使用興趣和情緒結合,能提高學習效率
獅子記憶法:饑餓感,走動、降低室溫。因為饑餓會產生一種食欲刺激激素,促使海馬體產生LTP;而且走動的時候(包括在車上,只要讓大腦感覺在移動就行),是因為能產生θ波,提高記憶力;降低室溫(不能太低,生病就沒有意義了),也能在程度上提示記憶力和學習效率。這三種方式的使用機制都不一樣,整合起來后,就能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
其實還有一種情緒喚醒的記憶方法,但這個與之前講杏仁核的時候的方法類似
5、對于能夠調用自己的情緒的事物,不會容易感到厭煩——情緒喚醒
在背誦時使用諧音,押韻詩等都是可以的(在學校背英語的時候,有段時間是流行使用諧音記憶法的,但是因為后來流傳說會導致讀出來的英語語音不準,后來好像就很少人用了)使用諧音法,是符合大腦的記憶原理的;再比如最強大腦各個冠軍們,不也使用這種方法嗎
章節總結:知道了LTP的產生以及如何減少刺激從而增強記憶力,如帶入情緒(杏仁核),提高興趣(θ波),走動(移動)、饑餓(海馬體產生LTP),以及室內降溫等都可以提高記憶力,但需要注意程度
緩解不安的辦法,可以把造成不安相關內容寫下來,可以適當緩解
四、不可思議的睡眠
本章主要觀點:夢與海馬體、生物節律、快速眼動睡眠、睡眠與記憶、持之以恒地學習
睡覺也是學習的一部分,看到這里,有點小伙伴就會問了,如果睡覺都能學習,那我一直睡覺不就天下無敵了嗎?其實不然,待我接著往下說。
大家都有做過夢吧?應該沒人會說沒有做過吧,那大家知道什么是夢嗎?我想百度百科的解釋讓你會對夢產生一定的誤解了,如夢是包含夢想,希望這些。
1、夢是海馬體對你所學、所經歷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相互組合而成的。
夢的目的是什么呢?有的人會說夢就是日有所思,也有所夢;當然我不反對,但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夢的目的是探索知識片段組合是否有含義
白天也做夢啊,但是為什么就不是學習呢?因為那是白日夢,而且沒有休息讓海馬體進行整合信息
所以呢,大家在當天學習后,一定要早點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
2、生物節律,看到這個詞,大家想到什么,規律嗎?差不多了,我第一眼的時候也看是規律,其實不全是。
生物節律,分為自然節律和生物的生理節律。生物節律有以秒、分、時、日、周、月、年的節律,是節律,就是有起伏的,是成波浪狀的,有高,有低。高的時候就是高潮期,低的時候就是低迷期。
3、一天的節律變化叫“晝夜節律”,由人腦中的視交叉上核(SCN)控制
學習也是“晝夜節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習的節律,來調節自身的生理節律,使之疊加,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作者有這樣寫,當人的所有節律高潮都疊加在一起,就能夠用超長發揮
前面有說到睡覺也可以學習,應該還有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其實還有一個現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就是前一天學習的內容,怎么都記不住,怎么都弄不懂,一狠心去睡覺了,結果第二天就記得了,知道怎么做了。這個現象叫做“記憶恢復”
4、快速眼動睡眠:人在睡覺時,處于淺睡眠人的眼球會快速轉動
人的睡眠有深淺睡眠,大家應該是知道的,深淺睡眠的周期是90分鐘,這就應該很少人知道了,意識厲害的人應該就知道我要講什么了,找到自己淺睡眠的時期,并起床,這樣能保證一天的精神,至少一個早上。中午困了就補個午覺,我現在每天都午覺,不然就冥想,少少也要有10分鐘
5、睡眠與記憶的聯系
θ波最強的時間段是夜晚入睡后,特別是淺睡眠的時候。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淺睡眠的時候,你能記住的夢都是在淺睡眠下做的夢
只要放松大腦,就能讓海馬體對知識進行整理,提升知識的質,從而提高記憶效果,且有助于獲得靈感
所以很多工作法要求間隔一個時間段休息,也是有原因的
恢復精力和注意力的方法:
雞蛋法:
1、閉眼,想象頭戴三角帽
2、手里拿著水煮蛋,在左手右手中來回拋動數次
3、用慣用的手放到頭頂,睜開眼睛后注意力就集中在前面的書桌上
6、學習要持之以恒
集中學習:在臨近考試時,一個勁的學習,簡單說就是臨時抱佛腳
分散學習:有計劃的學習,每天學習一些
有研究表明,集中學習在不休息的時候優于分散學習,但是對于人來說,沒有誰不休息的吧。(硬是要通宵我也沒辦法)但是在休息后,分散學習的效果要好過集中學習。其實大家也都知道,老師也都在講不要臨時抱佛腳。
星期五效應:一周內,星期五、星期六學習效率最高
記憶的黃金期:睡覺前一到二個小時
所以再次強調睡眠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準備睡午覺了,那就提前一到兩個小時學習,然后睡個午覺
作者提供了一個學習方案,提供大家參考(這是總結,有興趣的可以去翻書看看)
1、飯前學習
2、睡前學習
3、早飯或晚飯后,讀寫課外書或看電視,玩游戲都可以
4、午后如果很累,就睡覺
5、午睡之前學習
小技巧:睡前學習需要記憶的科目。早上用來學習數學或語文、物理、化學等
章節總結:
知道了睡覺與學習的關系;生物都有其節律,找到節律所在,運用節律;淺睡眠的時候是θ波最強時段;恢復精神和注意力的方法;學習要持之以恒,睡前的一到二個小時是記憶的黃金時期
五、模糊的大腦
本章主要觀點:記憶的本質、外在動機、堅持不懈、毫不氣餒的態度、偏好效應、計算機和人腦的差異、客觀評估自己的學習實力、行動興奮、“開頭”和“結尾”努力、帶長期計劃學習、BGM、擴大擅長科目優勢
1、記憶的本質:不嚴謹的且模糊的,隨意的
2、外在動機
反饋和成就感,其實還有很多(本書主要就講這兩個)
反饋,這個詞最近聽說很多詞,《如何高效學習》里有,《刻意練習》里也有,《認知天性》也有,但是最官方的解釋就是,獲得回應。在高效學習中,反饋就是拓展和糾錯階段和了解自己薄弱地方;在刻意練習中,反饋就是評估,檢測;在認知天性里就是自省,在復盤里,反饋就是復盤,還有很多,講過來,這是我最近了解到的
成就感,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可以理解為正反饋,還有就是別人的贊譽,也可以理解為感覺很有面子。
3、堅持不懈、毫不氣餒的態度
學習是掌握相關性的過程,本質是把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這里與《如何高效學習》,《認知天性》等等很多觀點是一致的。《學習觀》學習是掌握其規律,也是相差無幾
每次失敗,都應該思考如何成功——利用排除法進行自我修正(腦的機制),這里與《復盤》的觀念很相似,與《認知天性》的觀念也都相似,但大家都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
'善于反省'和'保持樂觀'很重要,《認知天性》里說了,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有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說反省。《刻意練習》里說了,強化前進的理由,弱化停下來的理由是保持動機的主要方法,這里也可以理解為自我反省和保持樂觀很重要。
4、偏好效應
人腦偏好自己知道的東西,在學習時,不知道知識可以先跳過,暫時不去管。這里的觀點很像老師在考試前對我們的鼓勵,碰到難題,不懂的先跳過,先寫容易的! 然后再花時間來考慮難題
人要理解到自己擅長什么和不擅長什么。現在回想起來,很多同學說我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和不擅長什么,要怎么做?還有自己當初也是這樣一個狀態。也寄希望老師幫助解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學習不思考,死讀書,死記硬背。現在我就能隨隨便便就列舉出來自己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比如擅長計算機系統軟件維修,擅長學習后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拓展,擅長知道自己應該改進什么,以及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找,找什么書,找哪些人,然后建立和改正自己的心里表征。《刻意練習》的創建心里表征,就有這些。在這不做贅述
5、計算機和人腦的差異
共同點:保存信息、電信號傳輸
不同點:計算機不會出錯,人腦會錯、計算機通過電傳遞電信號,人腦通過鈉離子傳遞信號,計算機物理接觸傳遞,人腦通過突觸傳遞
人腦模糊的本質:信息通過模擬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在轉換的過程中會出現丟失,人腦可以自由調整所傳遞的信息量
突觸需要(乙酰膽堿、谷氨酸等能量)進行轉換信號
學習三要素:毅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樂觀
6、客觀評估自己的學習實力
明白的定義:能區分。
回顧所學的知識,看自己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從不理解的地方開始學習。
如何評估自己的學習實力:拆解問題,拆解得越詳細越好,拆解后就能知道自己哪里不懂,然后逐一攻克
7、行動興奮
干勁由伏隔等部位產生,但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刺激,才能讓伏隔核運行起來(準備運動)
所以不要說看不下書,把書拿在手上,坐在桌前,久而久之就能夠慢慢看進書了
一旦行動開始后,就漸入佳境,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就叫做行動興奮;
就比如現在,我從第三章也到現在,還意猶未盡。
8、“開頭”和“結尾”努力
中間松懈原則:在開始一件事情時和一件事情準備結尾時,是注意力最強的時候
導致問題:會使人在中途就放棄了
改善:尋找方法并激勵自己。如把一場考試的時間分為兩部分,這樣就能使用“開始”和“結尾”兩次,也可以設定一些簡單點的目標,讓自己看到和得到反饋,從而形成正反饋,激勵自己
9、帶長期計劃學習
看書,先看整體,可以先把一本書的樣子印在腦海中,然后先從整體概貌去學習,然后再看看每一章的脈絡,再逐一深入研究。
并執行計劃,一天看幾節,然后拓展,復習,明天看幾節,然后拓展,復習……看到最后整合起來了,再精簡出自己的筆記
10、BGM
背景音樂,其實也有很多人喜歡聽歌的,在學習的時候也是。我在高中時,有個同學,他每次看書都喜歡聽歌,除了上課外,他在看書的時候都是帶著耳塞聽歌的。但是他不是聽能讓自己提起興趣的音樂,可能因為只要聽音樂,就能提示注意力了
BGM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但在攻克難題時,會有負面影響
11、擴大擅長科目優勢
精髓相同的知識,只要知道了就可以直接應用了。
“學習遷移”:學會了一種事物,也就有了學習其他事物的基礎能力。
腦是越使用越靈光的,且不會發生故障,但是不能一次性學習太多知識和獲取大量信息。
在學習時,先掌握一門優勢科目并掌握好,然后再去學習其他的科目,也就有基礎了。
章節總結:
記憶的本質是什么、外在動機有哪些、堅持不懈善于反省和樂觀、偏好效應是什么、計算機與人腦的差異,共同點和不同點、評估自己的學習實力怎么做、行動興奮是什么、開始和結尾努力、帶長期計劃學習、BGM有助于什么?、擴大擅長科目優勢進行知識遷移。
六、天才的記憶機制
1、人腦的使用方法
記憶類型分類:知識記憶、經驗記憶、方法記憶(記憶三兄弟)
知識記憶:缺少契機就很難想起來的知識
經驗記憶:與過去的經驗相關的,能夠輕易想起來的
方法記憶:通過實踐而形成的記憶,某件事的順序和做法(用身體去記憶的記憶)
方法記憶的特征:①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②記憶非常牢固,難以忘記
方法記憶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和說明,經驗記憶和知識記憶可以
我爸爸在我小的時候很多手工都是他做,導致我動手的機會少了,現在的老師要求家長做手工什么的,我覺得很違背這一原則,無法在小學經驗記憶的發展期,形成足夠多的經驗記憶
知識記憶與經驗記憶的差別:鄉間小路與高速路的差別
黃金圈法則:what/how /why 與經驗記憶和知識記憶(what is),還有方法記憶有一定的關系(how to)
2、戀愛期的腦
戀愛:被特定的異性所吸引產生的情感
產生的方式:A10神經和前額葉皮質聯動產生的
A10 神經(快感神經,無髓神經,腦內最粗的神經)
3、聯想
知識記憶可以轉換為經驗記憶:與周圍環境相關聯
即《如何高效學習》中的應用階段,應有到實際中就是把知識的記憶變為經驗記憶
聯想記憶法:把要記憶的內容和其他內容聯系在一起。《如何高效學習》中有一個掛鉤法和諧音法,在記憶宮殿中,有一張0~99的表格,每個數字對應一個詞語。【自己創作的諧音也可以,因為創作是屬于經驗記憶】
精致化記憶法:使用聯想將事物逐一關聯,使知識內容更加豐富。《如何高效學習》中的內在化,為要記憶的內容添加聲音,畫面感
使用經驗記憶的方法:哪怕很小的事都要盡可能多的與其他事聯系在一起
精致化記憶法的使用方法:諧音記憶法。當年在學校有的同學會在英文單詞后面加上普通話的音譯,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想象能強烈的刺激海馬體,越充分想象記憶越易于保留
4、向別人講述學到的知識
把學到的知識,講給別人聽。費曼學習法中的第四步,用最簡單的詞語,把學到的知識講給不懂的人聽,讓其聽懂
經驗記憶會逐漸轉換為知識記憶,所以要么經常講給別人聽,要么運用到實際中以形成方法記憶
用耳朵學習比用眼睛學習記得更牢靠(比如一些傷人的話,能記住很久),所以學習的時候,要用手,口,眼;看,寫,讀形成輸入與輸出的閉環,增強記憶
人的舌頭和手指對信息是很敏感的,能與貓的胡須相媲美。
5、記憶種類和年齡
嬰兒和孩童時期,特別小學之前主要靠的就是方法記憶;
小學至中考前,學習主要靠的就是知識記憶
中考前期至以后,大腦就開始注重形成經驗記憶。
學習,需要按照特定時期來對特定的規律進行學習
6、方法記憶的魔力
方法記憶也叫做魔法記憶
知識和信息都是通過有意識的學習積累起來的,而理解是無意識下就記住的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講的關于國際象棋大師棋譜的故事,記棋譜,就是運用到了經驗記憶和知識記憶和方法記憶,從而記住正常的棋譜,又比如,一個職場老人和一個新手,職場老人不要借助筆記就可記住很多內容,而新手則需要記筆記或者反復去記憶才可以。
正常的棋譜就是說按常規來的,擺棋,下棋,然后能記住每一步。而不能記住我們臨時隨便擺的棋局。這一點是和普通人的記憶能力是一樣的。
7、“會膨脹”的記憶方法
方法記憶是會膨脹的記憶,因為占用大腦的記憶量是非常少的,能有效的為大腦騰出更多地空間,且不會忘記
記憶本身沒有意義,不能僅憑自己記住了某些東西而沾沾自喜,自我滿足。記住知識的應用方法,運用大腦中儲備的知識(背景理論)更重要
比如現在的很多抖音上的各種培訓機構,以及各種教學視頻,都是那些老師知道了知識的應用方法后,傳授給學生,賺取認知差的,所以不能盲目的去報班和培訓。
8、為什么要持續努力
作為本書的最后一節,不僅僅是講為什么要努力,還有激勵自身。不要讓自己輕言放棄,特別是因為以前沒有學好的同學,我也是這樣的。沒有好好的研究學習方法,沒有好好的進行學習。如果早個10年20年,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
前面說到知識的遷移,不知道有沒有伙伴看到這里。
這里在重新說一下知識遷移,知識遷移的增長是指數級的,擁有指數增長的效果;有沒有伙伴想起了復利思維,其表現形式是一樣的。
學習和成績的本質:學習也只有在歷經千辛萬苦后,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從你要弄懂一個知識點,到有成效,至少要學習3個月,所以不用抱怨自己學習了1~2個月了,沒有成效,那只是積累不夠。
持續努力是最重要的學習心得
頓悟:學習和成功的關系呈指數級增長的事實表現。
要想獲得顯著的學習效果,至少要從實現最終目標的前1年前開始學習。所以,長期規劃很重要
章節總結:
人腦的使用方法(知識、經驗、方法,記憶三兄弟)、戀愛中的腦(A10和前額葉皮質的聯動)、聯想(知識與周圍環境相關聯,掛鉤法,創造自己的記憶)、向別人講述(要么經常講述,要么使用費曼學習法,防止經驗記憶轉換為知識記憶而難以提取,看,寫,讀形成輸入輸出閉環)、記憶的種類和年齡關系(嬰兒、孩童,方法記憶;小學至初中前段,知識記憶;中考前到以后,經驗記憶)、方法記憶(魔法記憶,通過理解而形成的,無法形容和說明)、會膨脹的記憶(記住知識的應用方法,運用大腦中儲備的知識【背景理論】更重要)、為什么要持續努力(持續努力,最重要的學習心得;從學習到其成效至少需要3個月;學習遷移是呈指數級增長的,要想獲得顯著的學習效果,至少要從1年前開始學習)
(本文首發:知乎:好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