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多大了?到青春期了嗎?你們家存在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嗎?
如果孩子還小,推薦你看看《為什么我家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這本書,提前學學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如果你家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那你更要看看這本書了,當然你也可以不看,如果你們的關系非常和諧的話。
如果你家的孩子已經過了青春期了,你也可以看看,然后推薦給別人,讓身邊的父子、母女關系更融洽,家庭更和睦。
如果你沒有時間看書,那不妨聽聽樊登老師講的這本書,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全是干貨。
如果看書、聽書你都沒辦法實現,今天你也可以看一下我梳理的本書的精華。
首先,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必須了解的一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大腦的變化,在青春期階段大腦進入人生變化最快的第二個階段。(第一個變化最快的階段在出生后的頭三年。)
有三個位置:
1、前額葉皮質。這個部分是產生邏輯、理智、創意控制情緒的地方,就是接近理性的地方。
2、杏仁核。它的作用主要在于自我保護,是“打”還是“逃”,是“進攻”還是“后退”,這部分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人的情緒,是更加感性的部分。
3、海馬體。這個組織與人的記憶有關,學習的好壞與它的關系極大。
第二個變化,激素的變化,
有三種激素:
1、性激素,包括睪酮和孕酮。這兩種激素的分泌,是孩子趨向性成熟的原因。
2、皮質醇和血清素。皮質醇能感受到壓力,而血清素讓人感到壓力放緩。這兩個激素的變化,導致孩子的情緒忽上忽下,時好時壞。
3、多巴胺。這可是一個快樂激素!有一點點小收獲、小獎勵就會變得很高興,就是他的多巴胺分泌較多。
因為大腦和激素的這些變化,導致青春期孩子與成年人和兒童都不一樣。他們變得復雜,內心不夠穩定,情緒起伏很大,也很愛發脾氣。他們也會變得很自我,甚至有的孩子會走極端,出現一些危險行為,同時對于分寸感的把握上也很難掌握好那個度。
這個青春期的時間跨度可以從11、12一直持續到25歲左右。
這么漫長的青春時期,家長要怎么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即照顧到孩子的身體發展出現的變化,同時實現家庭關系的和諧。
這里將要為大家闡述本書的最重要的部分:與孩子交流的五大原則,即STAGE。
第一個原則:父母的重要性。
這個時候父母要給到孩子足夠的溫暖、愛和關心。要給TA提供一個安全的生長環境,讓TA更有能力面對身體、人際關系和學習各方面帶來的挑戰。遇到困難時給TA支持,并告訴TA安全界限,特別是人身安全,別做危險的事。讓家成為孩子最穩定最堅強的后盾。
這樣的家庭也為孩子的前額頁皮質的更好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和條件,孩子將更加變得理性。
第二個原則:雙向溝通。
別嘮叨,別嘮叨,別嘮叨!為什么一連說了三遍別嘮叨,我是在警告我自己,千萬別嘮叨!孩子長大了,你不可以再用高高在上的姿態與他說話,讓TA感覺像在接受盤問。
總得有交流啊,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
我們可以和孩子增加肢體接觸,比如眼神的交流有時就是比語言來的更有力量,更有愛。我們和孩子說話時,盡量以“我”開頭,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以“你”開頭,那樣像是在指責。有一點父母們可千萬記住了,發現孩子情緒不對,馬上踩剎車,別講了!
第三個原則:權威。
最高級,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權威式教養。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溫和,慈愛,堅定。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同需求,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要給孩子設定嚴格的界限,明確表達對孩子的行為和成就的期望。我們要告訴他我們希望他成為什么樣的人。
在這里,父母要統一思想,要有堅定的信念,有足夠的耐心,多指導少束縛,逐漸建把父母的價值觀內化,多提建議少要求,這樣的孩子一般不會做出出格的事。
第四個原則:代溝。
父子、母女兩代人,時代變了,十幾歲的孩子和三四十歲的人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也經歷過的時期,只是做了父母反倒忘記了,我們那時候也沒有那么完美,為什么現在卻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完美呢?
所以做父母親的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多聽聽孩子說他們的事兒,你也可以跟孩子講講你小時的“調皮搗蛋”,也向孩子學學現在的一些新東西。這些對于彌合代溝都是很好的方法。
第五個原則:情緒。
做父母的更要學會控制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事。可以的話,學習用幽默的態度與TA溝通,放松,放松。對于孩子不想要和你說的事,那可能是TA的隱私,要尊重他。
以上這五個原則,如果父母們都能做到的話,我想青春期問題一定不會出現在你的家里。
作為父母,同時也要適當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和醫學常識,對孩子身體上出現的一些狀況能做出正確判斷,哪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哪些是孩子的心里或者身體健康出現問題。
對于現今社會的復雜環境,父母要對孩子的正確交友給予指導,我們不能替TA選擇朋友,但要鼓勵TA交到好朋友,這對TA融入這個社會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做父母,盡量給予孩子支持,幫助,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給到足夠的耐心,讓孩子在思考中慢慢學會長大。
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好好愛TA,讓TA健康成長,擁有自己健康幸福的未來!
樊登老師在講解這本書時,引用了《解碼青春期》、《自驅型成長》、《非暴力溝通》、《關鍵對話》、《可復制領導力》、《愛、金錢和孩子》、《欲罷不能》、《父母的自我修養》、電視劇《家有兒女》? ?電影《萬劍穿心》、《銀河實習班》。
有時間大家不妨看看,都會獲益很多!
爸爸媽媽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