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家有青春期的孩子,不少父母有這樣的抱怨:
孩子怎么什么都不跟我說呀?
孩子老是抱著手機看,沒說幾句就開始不耐煩!
孩子很沉默,回到家就躲在房間里不出來!
孩子老是跟我頂嘴,喜歡跟我對著干……
你有沒有這樣的苦惱?
所以,我想給你推薦一本書——《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因為這本書能幫助你理性地看待青春期孩子的成長?
為什么推薦?
理由一,作者是“最懂青春期孩子的人”。
這本書的原著作者是約翰·科爾曼博士,他是英國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青少年心理咨詢師,被英國媒體譽為“最懂青春期孩子的人”。
他開創了青少年及其家庭研究中心及問題青少年學校,為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支持服務。2001年英國皇室授予他官佐勛章,以獎勵他在青少年服務領域的卓越貢獻。
理由二,作者詳細地闡述了青春期孩子的大腦變化和行為特征,讓你更懂孩子。
那青春期的孩子大腦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哪兒呢?
簡單點講,有三個重要的位置。
第一個,是前額葉皮質。它是孩子產生邏輯、理智、創意、控制情緒的地方,就是更接近于人性的這一部分。
原文:“前額葉皮質是與思考、計劃和解決問題相關的區域。杏仁核是與情緒、感覺和覺醒相關的區域。這兩個區域在青春期都經歷著非常重要的發展?!?/blockquote>第二個,是杏仁核。這時,它也在快速地發展。杏仁核就是自我保護,“打”或者“逃”,讓人變得很激動,即更接近于動物性的那一部分。
“一些青少年杏仁核的發展速度可能比前額葉皮質要快,這有時被認為是對危險行為的一種解釋?!边@也就是說,當他的杏仁核發展的速度要優于前額葉皮質時,這個孩子就容易出現危險的行為。“有些青少年不事先思考,不考慮其行為后果。因為此時大腦中與快樂和激勵相關的部分,比大腦中與思考和推理相關的區域功能更強大。”就是杏仁核的那部分太強大了,所以導致有時候,他不顧后果地去做一些事情。
第三個,是海馬體。與學習有關的部分,是由海馬體這個地方掌控的。
“大腦的第三個重要區域是海馬體,這是大腦中與記憶聯系最緊密的部位。海馬體是處理和編碼記憶痕跡的中心,也與記憶的檢索有關。它在青春期尤為活躍,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blockquote>當你知道孩子有沖動行為或頂撞大人,原因極大可能是因為大腦的理性腦還沒發育完善,這個時候,你還會責怪孩子的所謂“不懂事”和叛逆嗎?我相信,你不會。
那青春期孩子的行為又有什么典型特征呢?
有以下四個典型特征:
1、有時看見父母就生氣。
2、非常以自我為中心。
3、特別在意個人隱私。
4、情緒的人際關系多變。理由三,作者給你解碼青春期的五個關鍵點,讓你青春期養育更省力。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STAGE的概念,這是關乎親子關系核心的五個要素。
你可以利用STAGE框架來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第一個原則是父母的重要性(Significance),孩子需要你的認同。
孩子大腦尚未完全成熟,表現出特立獨行的行為,熱衷于挑戰權威,希望自己的觀點可以得到重視。
然而,這些都只是孩子內心迷茫的表象和需要幫助的求救信號。
如果沒有你的支持和關心,青少年就會迷失方向。
第二個原則,是雙向溝通(Two-way communication)。
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包括訴說和傾聽。
如果孩子現在想談,那就談,如果不想,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時間再來問。
總而言之,你不要說教、不要嘮叨、不要抱怨,而是在孩子愿意和你談話時表現出你的耐心和同理心。
第三個原則,指的是權威式教養(Authority)。
父母一方面是愛和關心孩子的,另一方面,在給孩子設定合適界限的時候則是堅定的。
不要試圖去控制你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去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第四個重要的原則是代溝(Generration gap)。
代溝必然存在,減少它的負面影響才是關鍵。
父母與孩子產生分歧并不是災難。
即使你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你們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關系。
尊重孩子、重視孩子的想法,這是拉進與孩子距離的有效方式。
最后一個原則是情緒(Emotion)。
青少年時期,年輕人往往很難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自然會對父母產生影響,所以有時候你和孩子都會在情緒的泥淖中掙扎。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對被嘲笑、打擊的話很難接受,作為成年人的父母要懂得語氣平穩地表達出來自己的感受。
結語:
全球青少年勵志專家喬?!の髌赵凇督獯a青春期》中寫道:
在青春期,身體和心靈的突變就像一場劇烈的風暴。
每一個看上去叛逆、難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強有力的支持。愿你能用不缺席的愛陪著青春期的孩子,并給孩子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