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場魚美人
前世界500強高管,現英語校長,馬拉松跑者,學霸媽媽,心理咨詢師
今天是5.1國際勞動節,勞動人民在這一天歡慶勝利、歡度假期。我也借機復盤近期的勞動果實。
很多人一提到勞動,立即想到的是,苦逼的工作帶來的漫長煎熬。
昨天晚上參加FM104.3西安交通廣播《人在職場》,我談到的職場是:一場修行,是生命的一種狀態,是我們社會屬性的一部分。
勞動是生命的狀態,我們享受勞動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滿足。勞動不僅僅是工作,是修煉場上所有的付出。
01.工作
勞動人民的我們常常把工作擺在第一的位置,因為工作占用我們生命里大部分時間。
新架構帶來的機會和溝通成本的增加,是每一個管理者都必須面對和處理。會議中爭吵和挑戰也是沒有繞過,職場上的規則雖然小心翼翼,也仍然不盡人意。
業績治百病。當問題出現的時候,說什么都是不對;當業績達成后,說什么都是對的。這就是職場基本法則。
混跡職場這么多年,這些道理必須遵循。4月份,渠道業績完成率排名內第一。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里說:辦公室就是修行的最好場所,工作中事事都是修行。無論你身處什么樣的境遇,遇見什么樣的人,一切都是在訓練你的心性。哪怕是面對一場無緣故的非議,或者填一份繁瑣的報表,你都要在這樣的事情面前,學會調適自己的內心。一切磨礪都是你修行的助緣。
02. 女兒
小升初的沖刺階段,五大名校的結果揭曉時刻,命運有可能由此改寫。
在知識獲取如此容易的今天,為什么還要拼名校?難道真的是為了名師,答案當然不是。
全球頂尖的名師課,分分鐘在網上可以聽,隨你挑選隨你時間。
那到底是為什么?
因為學習是非常苦,非常反人類的行為,堅持學習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們需要環境、氛圍,而好的學校帶給學生的正是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換言之學校是他律最好的場。
4月中旬,女兒拿到了五大的預錄通知。那幾天,我們被幸福的煩惱困惑,到底選擇哪一個?
女兒的得瑟、老爸的驕傲、媽媽的分析,勞動人們沉浸在幸福的成果里。
03. 跑步
沒有目的,跑就對了。每一天清晨,紅色的塑膠跑道上,除了我矯健的奔跑身影,就是老爺子老奶奶拄著拐杖在慢慢挪動,還有需要出來遛彎的寵物在草地上撒歡。
太多想奔跑的人(僅僅是想),在我發完朋友圈除了點贊,還會帶上一句:你在哪里跑,我沒有地方跑。我心里默默的回復:小伙伴們,清晨,那里都沒有多少人,你的問題是沒有地方嗎?
一個想帶動更多人跑起來的組織,找到了我。希望我能代言,從而影響和帶動更多人一起,享受奔跑的幸福。
下周,宣傳大片即將呈現,敬請期待。
04. 分享
@1.個人專場:不僅僅是跑步
4月2日19時5分(42.195KM),一切都那么剛剛好,一場全馬的里程在4月2日用時間定格,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理由,設想人生是一段全馬的距離,你的跑道會是怎樣呢?遇見的人?體驗過的事呢?
每一次的堅持與放棄的選擇,都是生命里的常態;每一次完賽的喜悅都是,對自己的肯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跑步是一場隱喻,生命就是一場拉長的馬拉松。
@2.杉樹公益:教練和教練技術
在個人成長的旅程里,我們會遇到老師、培訓師、教練、各路大師。多年的管理崗位,對于教練已經不陌生。
但是要把教練和教練技術,講給志愿者教練,我還是有些壓力。
接到這個任務后,忐忑的給我的教練電話,問她我怎么講。她說:盡情發揮,你可以的。教練的肯定和鼓勵,讓我有了信心。
最終用最簡單的三個詞語把教練和教練技術呈現:鏡子、指南針、催化劑。
@3.建大紫閣書院:領導力
接到建大的邀請,領導力學習開班嘉賓分享:關于領導力。我問本次參加的學員有多少人?是研究生?他們告訴我,大二居多,300人。我當時都傻眼了,大二的孩子,講領導力,他們懂個啥?
職場多年,也未必能夠搞清楚什么是領導力,更別說還沒有出學校的大學生。挑戰!
書記說:沒關系,我們這一次面試篩選出來的大二學生,都是佼佼者。
我的思路:那就用心靈硫酸的故事來引入領導力(現在的大學生雞湯喝的太多,已經消化不良,并且免疫力極強)。
開場第一句:今晚的2個小時,我們這一禮堂的人,加起來就是寶貴的幾百個小時,你的目標是什么?你想收獲什么?
如果還沒有,現在就想,想好寫在本子上;如果實在沒有目標,現在可以離開,趕緊回宿舍洗洗早點睡。
What:什么是領導力?Why:為什么領導力很重要?How:如何提升領導力?
@4.《人在職場》:職場三板斧
主持人李朵老師的氣場和博學,完全不用彩排,而且還是第一次見面。
大致介紹寒暄之后,不浪費收音機前面無數聽眾寶貴的時間,直接到干貨:Rose,你的職場三板斧是什么?
職場三板斧:學習力、執行力、當責
學習力:終生學習。在高手的路上修煉,堅持比能力重要,努力比能力重要,堅持努力最重要!
執行力:難,非常難,員工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執行力。無印良品社長——松井中山先生,在他的書《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里說:企業的成功95%是執行,5%是策略。
當責:當責的員工思維是:為最終結果負責;負責的員工思維是:為本職工作交差。
一個月內做了那么多場分享。很多人問我,你能準備那么多資料嗎?其實,我都不用準備,這些都是平時的積累,每一場都是相互學習,輸入和輸出共存。
輸入是信息的獲取,輸出是知識的縫補,個人的提升就是在輸入和輸出之間流動產生的。
獵豹CEO—傅盛說: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認知水平,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你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你的圈子,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現狀和未來。
根據我現有的認知水平,結合大V的高見,關于提高認知水平,總結如下:
1)持續學習,保持謙虛。絕對不會說:我知道。所有事物你都應該是不知道,沒有一個人敢說我知道了這個領域的所有。
2)行動力。人們常說,懂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他們只是懂了,事實在執行起來,遠不你懂的道理復雜的多。理解只是開始!懂了就去實踐,一邊實踐一邊修正。你的認知水平一定是在踐行中愈來愈強,而絕不會再想象中。
3)與高人為伍。什么是高人?就是你在這個場子里,收獲大于付出;輸入大于輸出;如果恰恰相反,那么你需要尋找,因為長期下去,你的進步和認知水平有可能停滯不前。
以上內容就是我對自己勞動果實的認知。不能說是成果,僅僅是果實。
在勞動節當天,朋友圈里都是美人、美景、美食,我選擇在一杯茶、一個電腦、一支筆、幾本書里,復盤勞動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