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隱公三年。
衛(wèi)國,莊公,有一被寵壞的兒子和一個敢于講真話的大臣。
兒子叫州吁,是莊公的一個愛妾所生。莊公愛屋及烏,因為喜歡媽媽而寵慣兒子。大臣叫石碏,對人性有透徹的認(rèn)識,且敢于直諫。有一天,石碏看到被寵壞的州吁又在舞槍弄棒,實在看不下去,就插手了老板的家事。他不客氣地講了一通大道理:
“我聽說愛自己的兒子,就一定要用禮法來教導(dǎo)約束他,引導(dǎo)他不走上邪路。”
“驕傲、奢侈、放縱和享樂四種毛病就是通向邪路的開端,而這些壞習(xí)慣大多是慣出來的富貴病。如果要立州吁做太子,就趕緊定下來,對他嚴(yán)加管教;如果一直不定,這樣下去肯定會助長他釀出禍亂。”
“受到寵愛而不驕傲,驕傲而能甘居人下,甘居人下而沒有怨氣,有了怨氣而能自我克制,這樣的人是很少有的。”
“卑下的妨害高貴的、年幼的欺負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新人挑撥舊人、地位低的壓制地位高的、荒淫毀壞正義,是為六逆。君主行事公正適宜、臣子服從命令、父親慈愛兒子、兒子孝順父親、哥哥愛護弟弟、弟弟敬重哥哥,是為六順。”
“不去做符合六順的事,卻去為六逆,很快就會招來橫禍。作為一國之主應(yīng)盡力避免禍?zhǔn)拢鞴乃鶠閰s在加速禍亂的到來,這恐怕是不應(yīng)該的吧!”
石碏不吐不快,衛(wèi)莊公卻無動于衷。石碏心灰意冷,就放下兼濟天下的夢想,回家管教自己的兒子,力求獨善其身。但他做大臣很成功,卻不是個好父親。當(dāng)時,他的兒子石厚正與公子州吁打的火熱,石碏想要兒子與好基友斷交,可兒子偏不聽他的。沒辦法,石碏最后也只能長嘆一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罷。
衛(wèi)莊公估計最后也看出州吁不是當(dāng)君主的料,就把位置傳給了小兒子桓公。石碏一看自己預(yù)料的災(zāi)禍就要降臨,就趕緊打退休報告,告老還鄉(xiāng)。不久,正如石碏所料,州吁果然殺害了桓公自立為君主。
博爾赫斯說:黑夜與白天構(gòu)筑的棋盤,牢牢地將棋手囚禁在在中間/上帝操縱棋手,棋手?jǐn)[布棋子/上帝背后,又有哪位神祗設(shè)下/塵埃,時光,夢境和苦痛的羈絆。在歷史的棋盤上,石碏、衛(wèi)莊公、州吁和桓公,誰又是上帝、棋手、棋子和看客?
世事概莫如此。
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