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老文章了,兩三年前寫的了,現在翻起來看看對自己仍然適用。作為在簡書上的第一篇帖子,也算表表決心,給自己提個醒,一直、長久的堅持閱讀。
讀書一般分為四類,消遣類、知識類、技能類和專業類。比如報紙、小說就屬于消遣類。自己專業相關、工作相關的,比如工作手冊、專業詞典之類,就屬于技能類。知識類和專業類有點范圍模糊,但我認為是個博與深的關系。比如把國學作為知識類,可以廣泛的閱讀國學有關的書籍,做范范的、不求甚解的閱讀和了解。相反,如果把國學作為專業類,就需要就某一專題深入研究,大量閱讀與專題有關的書籍和討論,細致的去了解、去懷疑、去批判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平時讀書應該以專業類的為主,知識類的為輔,但不能忽視技能類和消遣類,時間比例最好是4:3:2:1,即專業類占4成,知識類占3成,技能類占2成,消遣類占1成。在時間的安排上,專業類的需要屏氣凝神、專心致致,最好在夜深人靜或者早上無人打擾的情況下讀書,需要大塊的連續時間。知識類的最好也能有大塊的勿打擾時間,但因為對內容的了解和記憶要求不同于專業類,因此可以降低要求。技能類的最好在單位學習,一方面便于請教與討論,另一方面上班時間閱讀其他書籍也不好,同時還有一個商業秘密問題。消遣類的可以在車上、飛機上、陪孩子時和其他各類零散時間閱讀。
每月讀書目標,技能類的隨時利用上班時間讀就好了,跟上進度。專業類的泛讀和精讀相結合,泛讀每月不少于1本,精讀每月不設計劃。知識類的每月不少于1本,消遣類的每月不少于2本。
精讀和泛讀相結合,要先有進度,再保證精讀。反復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