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上的大咖都在說,未來已來,科技的發展已經達到奇點,隨著各種科技的逐漸升級和完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將被極大的改變,現在據我了解已知的顛覆性科技有人工智能(包括大數據、萬物互聯、被賦予智能的各種物品)、機器人、3D打印(工業數字化)、生物技術(醫療、水培蔬菜、人體植入芯片)等。
? ? ? 關于未來有有很多極端的想象。未來的社會將會越來越科幻,各種各樣的顯示屏和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將會時刻緊密的關注著我們所有的動態,它們比我們更了解自己,比我們更知道自己的需求。你的每一個想法都能被捕捉到,然后生成方案或者直接被完成。簡直有點像是懶惰者的天堂。
? ? ? 過多的想象就不在多說了,關于為什么會達到奇點我個人倒是做了一些小的思考,首先這些科技都圍繞著1個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數字化、自動化即軟件和程序。讓我們的勞動變成屏幕上的操控。那么為什么科技發展了幾十年,到達了一個時間點就能發生突飛猛進的發展呢?我想到了最近學習的一個新名詞,邊際成本。即增加的“增加”需要的成本大大降低。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美國的亞馬遜總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工了,全部都是永不停歇的機器人在來回操控,我們現在的很多產業也都處于半自動化和自動化的轉型地帶,一件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地租和人工,假設能夠自動化的機器人被生產出來基本代替人工,那么商品只需支付地租和原材料就可以了,機器的效率一定是大大優于人工的,到達一定程度以后,多制造一件產品的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并且機器不需要休息。(只用電費和原材料費,這種商品的制造效率成倍提升已經在前工業時代發生過了,在現智能時代,更多的人工也將會被代替掉,比如服裝、醫療、教育、律師等高知識性的行業。其他的大家想吧,反正就科技上來說,理論上需要人工處理7秒以內的事都可以讓機器來代替,包括分解的任務)。
? ? ? 重要的奇點來了,假設能夠自動化的機器被設計出來并能夠大量的投入使用自動的生產出商品,然后被設計出來的機器也可以由更高級的機器自動制造出來。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屏幕上操作設計程序就好了,增加設備的成本幾乎一樣,就像是印名片一樣,印200張和印1000張的價格幾乎相同。所有的高科技產物都將邊際原理發揮到最大。仔細想一下,一旦全自動化代替半自動化,效率的提升就是幾何倍數的。那么顛覆性的產品或者科技將會大量被復制,在加上資本的推進,很快就可以普及到每一個人,就像智能手機一樣,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完成了一次大進化。前段時間的共享單車普及的速度更快,幾乎只用了半年。這或許就是科技奇點的本源理論。邊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