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一直是我的心病,不敢說不會說。
我一直以為是too poor,看了書才頓悟其實是準備不夠,也可以說原本的方向就錯了。
我一直以為癥結是不知道怎么說,其實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說什么”。我原本覺得背好什么常用英語900句,就能走遍美國了,其實你不會口語光靠比劃或者單個單詞,也能出國旅游,大家都是有智商和想象力的人。關鍵在于你真正想跟人交流的,絕不是什么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而是更深層次的discussion。我們總不能真的打聲招呼,說下天氣就byebye吧。可是說什么呢?
習慣于中文說什么,然后尋思怎么翻譯,然后就會發現,呀,那個詞不知道英文單詞是什么,這句話翻譯成英文怎么說?然后大腦直接卡殼死機。我也總把這歸咎于沒有培養起英語思維,可是誰能告訴我到底什么是英語思維?
其實兩個字就可以解決,積累。長期的積累和練習。
一,用本子記錄。記什么
1.每天花十分鐘到半小時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記錄下來,然后再用英語表達出來,注意是表達而不是翻譯,是理解而不是翻譯。翻譯并不是目的甚至也不是手段,我主要還是為了用,比如讀聽,跳開翻譯直接領略英語的美感,或者第一手資料,比如說寫,那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想法觀念。所以順便拋棄“怎么翻譯”的念頭。
2.總有你無法表達的內容,空著或者用中文代替,等待哪天突然理解或者看到可以替代的英文表達,再替換,并記錄下來。比如,這兒有人,there is a person here那是個鬼故事,正確的是sorry,it's taken.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正確表達。
二,學會“換一種說法”。中英文就是有很多無法一一對應的表達,比如上火,這是中醫說法,比如早戀,國外大概沒有這種擔憂,而深入思考可以發現父母可能擔憂的并不是戀愛本身,更多的是偷食禁果,underage sexual behaviors.(不過我覺得父母也擔心早戀影響學習,所以這樣對應是否真的合適?)
三,使用平實的樸素的沒有修辭的中文。比如西裝革履英語怎么說?但是換成穿的很好呢?well suited.孔子曰?換成孔子曾經說過呢?said.
四,積累地道的英語表達。如果我沒記錯的話if my memory servers.(if i didn't remenbered wrong這樣直譯就是災難)
五,長篇大論寫下來。不要相信什么臨場發揮,即使是母語,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量儲備和演說練習也是說不好的呀。寫下來,自己改。
六,準備一個自我檢查列表,羅列常見錯誤類別。
七,邏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很重要,母語都講不清楚,第二語言又怎么能清楚呢?想想為什么有些人說話就是愿意聽、聽的進?【怎么訓練還無法弄明白】
八,復述。光背不行,或者說背也要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的語言表達,如果你完全用書本內容交流也是很恐怖的。
九,多用。無它,唯手熟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