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漢服的那個年代,朝代更迭,歷史滄桑,離我們無法避免的遠去了。也許是世態涼薄,也許是后人無知。奈何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漢服,一種來自過去的眷戀,我不想把它奉為圭臬,刻意煽情到文化的高度。不過是喜歡而已,不過是看不慣無知麻木的謾罵而已,不過是不想讓它被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被外族侵占。
一場場鬧劇似的古風潮流,連自己看了都覺得厭棄,百家講壇一家之言、曲解歷史,張悟本嘩眾取寵地講中醫中藥,漢服被當做漢服、和服、穿越。一樁樁、一件件,也就看淡了。 ? ?不過是為了漢服抱不平罷了,好好的文化,就這么荒了,實在可惜。
茶茶~關于漢服和古風,是否那只是我們對于各自的四爺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場夢呢?究竟也未可知。
當時一臉無辜的望著茶茶,“被子?褙子?是啥?”茶茶幫我翻手機給我講了交領對襟、直裾曲裾。想起當時的一無所知,也是多年沒有進步的。
依舊是有股子“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勁頭,畢竟說實話,我對漢服的了解真是有限,翻起來古書記載也是想象力貧乏。
今天不過是想要悲喜交加的表示:我們的漢服,未亡!
曲裾:
直裾:
我對于漢服的最初記憶就是來自于曲裾,一直想要一件《美人心計》里面心如姐姐穿的家人子的曲裾。我作為一個逗比少女,小時候纏著被子和圍巾作古裝的時候,大概就是搭出這樣的樣式,交領,右衽,廣袖。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上衣下裳制和襦裙制等類型。深衣:上衣下裳縫連,襦裙:上衣和下裳分開,襦裙:襦是短衣。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婦女多喜愛襦裙。
其中深衣就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長衣。
之前看過很多電視劇,衣服是左祍的,左祍乃蠻夷!我看到陸毅的諸葛亮打扮也是醉了。漢服中左側衣襟與右側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稱為交領,交領的兩條直線交于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表示做人要不偏不倚。至于右衽的問題,主要是漢文化的習慣和特色,不要問為什么,就是這么任性!上古時代,上衣多為交領斜襟,中原人崇尚右,習慣上衣襟右掩,稱為右衽;而北方諸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為左衽。除了上衣左衽以外,胡服的下衣和足衣也與中原服飾明顯有別。右衽是漢族服裝始終保留的特點,成為漢族的象征符號。
至于我的yy也不是沒有道理,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寬大的漢服實現了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比起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子身體發展的情形,我決定笑而不語。
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長,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后再繞至前襟,然后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衽鉤邊”。一般曲裾作為禮服,必須搭兩件中衣、一條中裙和曲裾,效果會成三重衣的效果。
曲裾的出現大概是樣式里,我所知最早的。各種扒資料發現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小內內)有關,那么如果不是這樣繞來綁去就很容易走光吧,所以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并合禮得多。
襦裙:
大概貌似是以為我們有了內褲的類似物出現了之后,男子曲裾越來越少,曲裾作為女子衣裝保留的時間相對長一些。直到漢末至魏晉時期,女子深衣也慢慢消退了,襦裙時興起來之后,曲裾深衣自然便幾乎銷聲匿跡。在后來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則是襦裙。
這也難怪,當人家問起你們傳統服裝是什么樣子的?總是說不上來,是襦裙還是曲裾還是什么。我說不好,一時語塞就被人駁的體無完膚。大國流行變幻莫測,就是這么任性!我們從曲裾到襦裙是進化啊!我們樂意!所以曲裾就活該被淘汰么?這也說不通的,那這樣講的話我們把漢服塵封在歷史里,也不是過錯,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用進廢退,兔死狗烹的中國式原則!不想回溯,不想緬懷,只是大踏步的往前走。功利的目光閃爍著金幣的顏色,再多披著古風外衣的鬧劇都不過是商業化的手段罷了。
襦裙分為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和對襟襦裙,或者按領子分: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屬于上衣下裳制,沒有很多禮儀規定,一般用于常服。百度內容:襦裙從有實物考證的戰國時期開始,終于明末清初的“剃發易服”,是漢族傳統服裝最基本的形式。其間2000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由短上衣加長裙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裝。
對于襦裙的印象,我對《大明宮詞》里陳紅的太平公主實在太美。可是,總覺得齊胸襦裙像是孕婦裝。現在,看到韓服就有點不舒服,明顯的走的襦裙的路線,齊胸襦裙和腰襦裙都被和諧過去,我實在無話可說。中國人,你自己不珍惜,怪不得別人。你不要了,還怨得了別人要嗎?你都不穿的衣服,你都記不得了的樣式,還憑什么說是你的?就像罵日本人拜靖國神社,你看看中國的老兵是過著怎樣的凄冷的晚年,逢年過節做做樣子的拜人民英雄紀念碑。人家不欺負你就怪了!人家看著你是好欺負啊,你是不在乎啊,所以扇你一耳光看看,可不可以搶了你閑置的物件,再從你身上扒!
好了,罵夠了,回到美美的漢服。漢服作為常服無甚不可,走在街上可以很坦然的。像是日韓,真的是難以詬病,美美的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戴著眼鏡、玩著手機、穿著漢服,自己并不覺得有什么尷尬就是沒什么大不了,自是依從本心與人無關,為了漢服,為了所愛,略盡綿薄之力罷了。有人說這種混搭實在是不倫不類,其實就其本源就是不夠自信,既是本國的民族服裝,隨意怎么搭配著穿都是好的。
九月里就相中了一件褙子,可是總想不出合適的裙子搭,就一直撂著也沒買。入了一件對襟半臂的短褙子,搭了抹胸青花的裙子穿,但是總顯得不倫不類。大概,一個女子一生,總還是需要一套漢服的吧。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曲。
想象一個場景,漫步江南煙雨,著霓裳,攜手看雨巷。
漢服之魂,屬于我泱泱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