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什么”,是自我認知,從事一個職業所具備的條件和能力以及天賦與優勢。
“我想做什么”,是人生的夢想,是興趣的延展,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脫離了“我能做什么”的“我想做什么”,忽視了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規劃,只會是空中樓閣恐怕難以企及;不考慮“我想做什么”的“我能做什么”,恐怕只是為了謀生所需,工作會食不知味如同嚼蠟。
“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要找一個結合點,如果非要分先后,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能做什么”是要先考量的。
我們可以想著詩和遠方,但是不能忘記了眼前的茍且。
所謂職業規劃,就是謀生的法子,從事一項工作,必然需要你具備一定的技能,也就是“你能做什么”,空有鴻鵠之志,口號喊的山響,壯志凌云的,可不具備那個本事,毛用沒有。
孫悟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最后能夠得道成佛,孫悟空也是在“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之間做了取舍。但關鍵是,你得會七十二變,才能應對九九八十一難,你才有機會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只會讓你有一天感慨“老子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不能只顧著眼前的茍且,還要一直看著詩和遠方的田野。
“我能做什么”也要結合職業前景做選擇,你一身肌肉,可以去搬磚頭,也可以去當保鏢,還可以去練健美……你會有很多選擇,有一個練了健美后來拍了電影再后來競選了州長的,叫阿諾德施瓦辛格,如果你選擇了搬磚,恐怕你的職業發展就會稀碎稀碎的。
“我能做什么”要和“我想做什么”結合考慮,“我想做什么”,一定要選擇一個有前途的行業,一個有錢途的職業。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錯了,玩命跑也只會事倍功半,甚至南轅北轍。
誰都是一邊茍且著,一邊跑向遠方的田野。
哪個剛出來混的小弟,都會吃點苦受點累有點委屈流點淚,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干一些自己不愿意干的活。
但記住,你只有把自己必須走的路走好了,你才能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孫悟空還是猴子的時候,只能和一群小猴子玩耍;學了一身本領之后,可以和牛魔王稱兄道弟,跟龍王呼來喝去搶寶貝;大鬧天宮之前,巨靈神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大鬧天宮之后,托塔李天王都對他畢恭畢敬;到雷音寺之前,他對菩薩只能頂禮膜拜;等成了斗戰勝佛之后,他和菩薩成了哥們……
“我能做什么”,要讓自己不斷的成長,才會有更好的平臺,去實現“我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