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農村,大多數人估計都不陌生,特別是近幾年的變化很是明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很不希望看到這種現象,但是卻不能夠阻止一切進步的事情。
冬天,看到裊裊升起的炊煙,到處被山水環繞著,四處靜悄悄的,都能聽到鳥兒的談話,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農村很美,的確,很美,如詩如畫。但是當你深入,看到家家戶戶的門口坐著一個孤獨的老人,坐著一個眼睛凹陷,皮膚褶皺,頭發蒼白的老人,偶爾傳來的笑聲都是遠處幾個毛孩子在那里嬉戲,你還會覺得農村很美嗎?他們就是農村的守望者。農村的主力。
人們隨著潮流,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農村,住進了城里,說明老百姓有錢了,在城里買的起房了,這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這種高興的背后在我看來是一種悲傷。年輕人,都離開了,留下這些老人家,不愿意離開自己曾經耕種的土地,學不會城里人的洋生活,一個人或者兩口子在農村,孤單的過著,習慣坐在門口看著今天這條路過了些什么人,今天誰家兒子回來了,誰家來親戚了,習慣了守望。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他們怎么知道,這個路人是要去誰家呢?其實老人們有時候聚在一起,會說前兩天來了一個想什么樣,傳什么樣衣服的人,來看誰誰誰了。是誰誰誰的親戚,怎么樣怎么樣,就這樣的一個消息,口口相傳。他們心里都巴著有這么一個人也會來看孤獨的他們。
年輕人都去城里了,留下老人,想見孫子兒子得逢年過節,寒暑假。留下他們要么就是一群老人坐在門口,一起說著那些過去了的八卦,要么就是自己和個人坐在家門口,巴巴的看著外面,無法看出他們到底在看什么?還是等待著什么?看不出他們的表情是喜還是悲?他們是有群體的,但是他們又是孤獨的,白天他們會一群一群的坐在一起,晚上只有燈光陪著他們,有的甚至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當路上發出一點異樣的聲音,比如摩托車聲,汽車的鳴笛聲,都會引來無數的好奇者,他們如孩童一般,想看看這個人到底是誰?到底是不是他們心里期待的哪個人?這時候如果是認識的,他們都會同他聊上幾句,打聽一下外面的情況,聽聽有什么故事,這些都會成為他們的談話焦點。他們會在某個午后談論著上次誰誰說了個什么事情,慢慢的這個故事就流傳開了,還會盛行一段時間。直到被下一個故事覆蓋。
由于農村交通不便利,老人們又不方便出門,所以外面的消息他們很好奇,當然一個消息的傳遞,到最后變成了千百個版本,因為,當你說給另一個人聽,你再加上自己的猜測,就成了另一個故事。昨天婆婆打電話來說聽說我不僅懷孕了,而且快要生了,前不久媽媽跟我說,外婆說我懷孕了已經,其實我才懷孕不久,不知道是哪里的消息,居然讓我哭笑不得。這不能怪他們,只能說我回去的次數太少太少。
說他們舍不得他們耕種的土地,是不準確的,因為隨著人員的流失,很多土地已經荒廢,荒廢到了沒有辦法耕種了,他們也無力再耕種那么大,所以都是自家管著自家門前或者門后的那片土地,那是他們生存的來源,他們舍不得離開農村,是因為他們習慣不了城市里的生活,他們不習慣連鄰居長什么樣都不知道,他們不會講普通話,他們不習慣出門就花錢的生活,當然他們也舍不得離開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
他們是農村最堅強的后盾,雖然他們是孤獨的,但是,如果沒有他們,農村會慢慢的走向消亡,一句話常回家看看,別讓他們,一次次的期盼,一次次的守望落空!
常回去看看,這些孤單的親人,別讓他們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