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討厭任何人在263上、微信上、QQ上問我:在嗎?
如果我在,我得先回:在,什么事?
然后說事。
如果我不在,等我看到,我回:“在”。那人可能不在了。
第二天再循環一遍。
多耽誤事啊!多浪費時間啊!多浪費生命啊!
不僅浪費我的時間,也浪費TA的時間。
我把所有的簽名改為:有事請直接留言,無需問在不在。
但還是有人問“在嗎”
甚至還有更討厭的:
“親”
“在嗎”
我一般都在心里腹誹:“在你個頭!”“在你奶奶個腿兒!”
有人說,因為不急,所以這么問啊。
那我就奇怪了,因為不急,就可以浪費自己的時間嗎?
一件事明明五分鐘做掉,因為不急,就打算用10分鐘做?
這10分鐘難道不是你生命中3月2日下午6點到6點10分唯一的10分鐘嗎?
你節約下5分鐘,跑步不好嗎?看書不好嗎?追好劇不好嗎?養養花不好嗎?再不濟,發發呆、暢想下未來,不也不錯嘛?
況且,你因為你不急,就可以浪費我的時間嗎?
有人說,因為不熟,要客氣點,所以這么問啊。
就是因為不熟,你難道不更應該尊重我的時間嗎?
更何況,我理不理你,取決于:平時的交情;你自身價值;我的心情。
不過交情好的壓根不這么說話,直接大大咧咧說事了;
剩下兩項,不是你此時此刻客氣不客氣所能決定的。
不過,在時間充裕、能力所及的情況下,對于直接留言的人,我一般能幫就幫。
有人說,幾秒鐘的事,你沒必要這么較真兒吧。
一次5秒。十次近一分鐘。我一天工作8H,480分鐘,0.2%沒了。
更何況,我在忙的時候,連上廁所的120秒都擠不出來,你居然好意思說才耽誤我5秒?
作為一名夢想成為作家的上班族,我對時間的珍視程度甚于錢。
錢可以再賺,時間花掉就沒了。時間是絕對一唯的。時間是組成我僅有一次的寶貴生命的材料。
魯迅先生說:“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
基于此,我對浪費我時間的人不能忍。對浪費我時間的人的容忍度比浪費我錢的容忍度更低。
“在不在”只是討厭的行為之一,還有更討厭的:
1、淋漓不盡,崩漏帶下
有個同事給我發263的畫風是醬紫滴:
“黎經理”
“那個費用”
“2017年的”
到第四條才開始說到點子上。
后來,看她頭像閃,我一般不理。過5分鐘再看。
2、把微信當郵箱使的
有個同級別的同事愛發50秒的微信。
我不知道別人怎么受得了他的。
這樣的人極度缺乏同理心。要么情商有欠缺,要么智商有欠缺,缺乏最基本的感知能力。
要么身處高位,業務繁忙。不安排下去容易忘記。
如果不是居高位,還是盡量少這么干吧。
非要發這么大信息量,要不您行行好,拆成幾條發?
3、把微信當錄音筆使的
我一直認為,微信發文字是即時溝通簡單溝通工具。
很多事情不適合在微信做。
復雜的事,還是得打電話。再復雜的事,就得視頻會議,或者是面談。
可就有人喜歡一件事反復微信,微個七八條,甚至上十條,卻不打電話。
您要是怕花錢,拿公司座機打唄。
這么雙向浪費時間,到底圖個啥?
4、上班不知在干嘛,卡點兒說事的
有的人安排不好自己的時間,先挑簡單的做,或者是不需合作的事做。
等到快下班,赫然發現,合作的事還沒做。趕緊去抓同事。
人要在,就求人晚下班;人不在,就打電話騷擾人家。
別笑,我以前有個乙方就是這樣的。還是個關系戶。我提了幾次,改不了。后來大家集體投訴,現在不知哪里去了。反正是看不見他了。
說了那么多,希望每個人具備有同理心。尊重自己的時間,也尊重別人的時間。具體做到:
1、簡潔明了地說事;給人發微信、263,或者打電話前,先組織好語言。
最好先拿紙筆分條寫下來,免得說不清楚,或者是掛掉后才發現漏掉某個事,還得再打過去。
2、正確使用微信;復雜的事,打電話;不發長微信;
3、先做合作的事,不給別人帶來不便,不拖團隊后腿。
對了,我剛剛拉黑了我辦健身卡的銷售。因為他一天騷擾我兩回:
第一回是:老帶新有積分,積分多少,送什么什么;
第二回是:您建個200人的群,把購物券鏈接發群里,只要通過該鏈接購物成功,提成40%。
收到第二條時,我秒刪——生命太短,人脈太貴,這點便宜,姐不屑占。
黎沛沛:居北京。房地產策劃師。夢想是成為優秀作家。不知我這一生能否到達夢想的彼岸。但至少,我走得足夠認真,也足夠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