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扎穩打,一篇文章搞定英語發音基本面

對于有志于死磕自己的同學來說,這里提供本人親測有效的操作攻略:用一篇英文,模仿透徹到家,解決發音大部分問題,搞定發音基本面。

一篇英語文章一般會包含到英語的大部分音素,對于英語發音訓練材料,不求多但圖精。重新開始練習發音時,只要把一篇精選的文章吃透即可,就能打下牢固的基礎。

(1) 材料的選擇

建議練習者以慢速英語的文章作為練習材料。如果想練習美音,可以選取VOA Special English系列里的材料;如果想練習音英音,可以選擇BBC中語速適中的材料。當然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國外的教材可以選擇,這些開動搜索引擎,都很容易發現。

原聲的選擇的原則是:選取自己比較喜歡的聲音,同時,原音的聲音特質最好與學習者相接近。男生就選男聲,女生選女聲。可以在網絡上尋找VOA或者BBC的帶有文的材料。長度在1至3分鐘左右即可。

這一篇文章會是你英語發音的奠定性文章,你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一直記得。我在帶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讀團的時候,選的是VOA Special English Health Report,講的是心肺復蘇(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播音員是Bob Doughty。這也是曾經給我的發音帶來重大改變的文章。

選好了以后,就做好準備把她拿下。

(2) 工具準備

在MP3尚未普及之前,我使用的還是復讀機+磁帶的模式。磁帶的缺點是聲音容易走形,操作也不方便,而且復讀機在反復使用后容易老化卡帶。我在讀書期間用壞了兩臺復讀機(其中還有一臺是室友的),也聽斷過不少磁帶……

在進入PC時代后,互聯網極大地方便了英語的學習,對于我這種技術人員帶來的效率提升,是有重要意義的。

a) Adobe Audition

練習發音必備的神器是Adobe Audition,這個可以算是聲音處理領域里的Photoshop。更早的版本名字叫Cool Edit。Audition可以支持可視化的進度控制,也可以循環播放。復讀機有的功能一點也不少。每天的練習記錄也可以保留下來留存備份,這是成長的見證。

b)帶麥克風的耳機

用耳機聽原聲會更清晰一些,有利于捕捉到錄音里每個音素的細節。同時,自己在模仿的時候可以把聲音錄制下來,用于對比研究。

c) 腦子

做練習最忌諱機械重復,不帶腦子,不思考不做總結。學而不思則罔。

每天練習完要寫下學習心得體會與總結。

(3) 開工!方法的使用

a)自己讀一遍,再跟讀一遍。

作為熱身,感受一下難度與文章全局情況,更重要的是搞清楚文章在講什么。在逐句模仿的時候非常容易忽略句子是什么意思。文章不要太難,里面中東國家人的名字不要太多,否則初期會很難受。

b)聽第一個半句,跟著讀這個半句,并錄下來。

對比你的版本與原聲的版本,比較哪里不一樣。

比較這幾方面:

基本發音一致。開元音閉元音不能搞混,長音短音不能搞混,相近的音也不能搞混。

語調基本一致。原聲升調你也升調,原聲降你也降,原聲停頓你也停。

連間略音仔細體會。這個在第一篇慢速文章可能不會出現太多,但是也需要注意揣摩。

整體感覺一致。如果你能感覺到整體一致,那就到下一句,重復步驟(3)。

這個最終的判定標準偏主觀,但口語給人的感覺不都是主觀感受么。現在有不少學習軟件有自動口語練習打分功能,我試過幾家,但是建議這個僅作為參考。機器要代替人的評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你決定這么練一篇文章,那就作好一個月就只和這篇文章在一起的準備。一個月后,當你打開原聲,你可以與她無縫同步地說出優美的英文時候,你會有一種日月同輝,清風拂山岡明月照大江的感覺。恭喜你來到一個新的世界!

三、回歸基礎,精雕細琢,讓發音涅槃重生

前文提到一篇文章搞定發音的行動攻略。在這一個月中每天至少要有一個小時的訓練時間。一個月完成訓練后,你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一樣的發音效果。

如果對于慢速適應地比較好,可以選擇以標準速度作為模仿的訓練材料,進行一至兩個月的連續訓練。訓練的材料可以是VOA News或者BBC News,每次長度不需要太長,甚至是一句話也可以。

在進行一段時間的模仿訓練后,學習者的發音框架就像打下了一個主干基礎。在語音語調上會出現改觀,但同時也會遇到一個“看山不是山”的階段。

當你在訓練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什么都不會,連最基礎的音素都開始懷疑其正確的讀法時,恭喜你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個新的階段就是回歸基礎,精雕細琢的階段,經過這個階段后,學習者又會有一層新的認知。

那究竟是怎么個回歸基礎法?

不知道每個英語學習者在初學音標的時候是不是很痛苦,反正我是很痛苦的。當時老師在黑板上寫“卻(/tr/)、決(/dr/)、吃(/ts/)、紙(/dz/)”這些我根本分辨不出來發音要點的輔音的時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強記加上學得像一些。只求把聲音發出來比較像,根本不管其背后的結構與機理。

回歸基礎就是重新學習一遍全部的英語音素。這就像去一個城市前看地圖,和你玩遍其中后再看地圖,感覺是不一樣的。重新學習一遍音素,就像是一位工匠在用斧子完成根雕作品后,用小刀細細地打磨每一個細節,讓整體看上去光澤柔美。回歸基礎后,你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注意到和發現的細節。比如以前我對輔音/l/不太注意,我也不知道school,world這些詞的發音的要點,雖然能給發出來……這些細節其實還是能給你帶來一些驚喜,就像你看一部很久以前看過的電影,突然發現了一些未曾注意的細節與情節,給你帶來的愉悅。

精雕細琢就是在你說英語的時候,平衡地兼顧每一個細小的發音的點。在兼顧連讀略讀的情況下,不因為語速快,而忽略質量。

最后推薦一下這個階段使用的工具。有家暴經驗的李陽同學出的《發音寶典》其實是不錯的教材。如果你覺得里面的手勢發音傻可以略過,但是里面對于音素的錄音演示,可以仔細地聽并模仿。我突然想到我在系統性的學習這套教材前,干過一件事情就是把里面比較好的句子摘抄打印出來,然后背誦朗讀……

經過重回基礎,精雕細琢后,發音將會有重生般的清晰透徹的感覺。

四、練習發音時的幾個注意要點,讓你走的更遠

文章寫到這,心情既沉重又輕松。沉重是因為我的話題庫里的話題又少了一個,輕松的是,練習口語的要點,我已經基本上覆蓋到了主體框架,做到了徹底地走群眾路線,自我剖析與自我批評。地圖在此,剩下的路怎么走,那就看各位看官如何掌舵了。

最后交待一些發音訓練中的一些情況的說明:

1.發音訓練初期花費時間較長,做好耐心的準備

在初期訓練時,一段10秒的錄音可能需要花費一個小時,才能比較充分的訓練完全,模仿得比較相似。這個是非常正常的,不要有任何失敗感,即使這樣感到很失敗;不要過于著急,不管你多么地想一次成為好口音,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2.自己聽自己的錄音會感覺奇怪,但是這是正常情況

如果你不是特別自戀,在初聽到自己錄下的聲音是會感覺到奇怪。這是個正常的現象,就像有些人看到自己的照片會感到奇怪那樣,因為我們在鏡子里看到的是自己的鏡像,而在照片里看到的才是他人眼中的我們。

3.注意英語與漢語的發音模式的差異

可能是我普通話不太好的原因,但是就我自己練習的體驗來說,漢語說話一般帶動的身體部位要比英語少。英語發音時會帶動胸腔,甚至腹腔。我個人的感受就是站立練習的時候,身心要比坐著晨讀順暢許多。

4.電影與美劇是很好的模仿對象,但是會有一定難度

電影與美劇里的材料也是一個模仿來源,這個的模仿難度會很大,但是如果學得像,會極大增加日常口語的感染力。同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這個原則與前面提到的一致。

行文至此。口語部分的文章告一段落,共一萬三千余字。

如果您讀到這,感謝您的陪伴,祝您身體健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