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午下班吃飯,和同事騎電動車去了老遠一個地方,只為了吃一碗雞湯米線。人對于食物的追求有時候就是這么任性,并且毫無抵抗力。
這這日子因為一直想念家里番茄炒蛋濃郁的香味,于是我又買菜做飯了。
其它飯菜做的好與不好我不敢說,番茄炒蛋,這可是我的拿手菜,哈哈。其實我還會很多,比如做饅頭,搟面條,攤煎餅,下面湯,其實這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這是每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的隨身技能。
這種技能是一次次磨練得來的,我還很清楚的記得自己第一次做飯。其實第一次做飯,不能稱之為做飯,確切的說只是“燒鍋”而已。
小時候,爸媽忙農活,顧不及照顧七八歲的我,于是有一天餓急了的我,就動手自己做飯了,燒火——做飯,燒火——做飯,燒火——做飯。聰敏的你發現沒有,我在說,我燒火做飯,真的,我直接燒火了(村里的土灶,燒柴的那種),但是鍋里什么都沒有放,得虧爸媽回來的早,不然估計要炸鍋了。
媽媽回來的時候,我還在自我炫耀。
“媽,我快做好飯了”
我媽可能感覺什么不對勁,就揭開鍋蓋一看,趕緊去舀涼水去了。
這時候我才知道,他大爺的,我竟然忘記放水了……事后,這件事被老媽說了好長時間,每次都樂的不行。
現在自己一個人身在外地,家里媽媽一個人,很是思念,卻也沒有辦法。父母在不遠游,我終究是沒有做到,只能是每隔兩天給遠方的媽媽打個電話,說說自己的三兩天的見聞。
買菜的時候看到有老人在路邊賣洋槐花,那一瞬間,感覺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媽媽帶我采集村邊的洋槐花一樣。
小時候因為家里貧窮,勤勞的媽媽爸爸總會帶上我這個小兒子去打洋槐花,摘野菜。
我吃過很多野菜,桐花、洋槐花、柳葉菜、面條菜,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每次看到爸媽用這些做出一鍋可口的飯,心里總是莫名的酸楚。
如今這些成為了我心中美麗的回憶,這回憶叫做家的味道。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我就突然懂了爸媽的辛勤和不易,自己對我濃濃的愛。也就是那個時候起我就不怎么講究吃穿了,也很聽話,所以用爸爸的話說我是一個很好養活的孩子。
三年級和同學打完最后一架,就再也沒有和同學周圍的朋友鬧過大矛盾,更別說動手了。不是忍讓,我只是不想讓爸媽為我擔心。
年前,女朋友收拾東西,要扔我的一些衣服,其實我也明白,哪些個衣服,目前已經不適合我了,最悠久的一件衣服陪伴我已經十一年了,最短的也兩年了。其他的五年,六年不等。一些體恤衫都被穿的沒有型了,松松垮垮的。
可是我就是舍不得,在女朋友的強烈要求下,把一些實在不能穿的,打包給了一位路邊拾荒的老人。而那件十一年的我依舊沒有扔,因為它有我這十來年的很多的記憶。
突然間發現自己好念舊,不過細細想來,卻也釋然了。
畢竟二十多年的光陰從我的生命中流逝,要是沒有一點感觸的話,真是畜生都不如了。
樹木尚且有年輪,我不可能不有吧!我的年輪里纏繞了一圈又一圈,緊緊包裹住一顆叫作家的心。
哪一圈圈的年輪,是一條條路,每一條,都是一個開始,一個結束。
嘮叨了這么多,其實我就想說,我想家了,我想哪幸福的野菜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