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殺起人來冷靜冷血冷酷,對待家庭卻一絲不茍,毫不怠慢,他一直懷疑陳永仁,但一直又把他當成親生兄弟,他說話的樣子像個書生,卻用三個電話讓四個大佬十幾分鐘就紛紛"交了租"。
一件干凈的白襯衫,一架簡單的眼鏡,一條勞力士商務手表,左臂無青龍,右臂也無白虎,溫文爾雅,安靜起來甚似一杯燒開的白開水,倪永孝原本是萬千人中一個普通的會計。
但他算的不是數字,而是人心;打的不是算盤,而是子彈;做的不是賬單,而是讓仇人還賬。
人們常說"父債子償",倪永孝在父親死后,支撐著整個家族,打點上下。他拋掉國外清靜的會計生活,卷進這場無休止的是非戰爭中,他忠于父親,忠于整個家庭,可這場戰爭他輸的一財涂地。
一直覺得倪永孝是個悲情人物,縱觀他在《無間道2》里面六年的時間,越發覺得他與《教父》里邁克爾的人生神似。前者在父親倪坤死之前只是個安分守己的會計,后者在老教父柯里昂遇刺時還只是個退伍小兵;前者兵不血刃相繼鏟除四大頭目消除異己,后者完美刺殺五大族長鞏固家族勢力;前者的信仰是家,后者為了女兒干脆騰出教父這個位置。
不過,到頭來倪永孝不光自己槍中眉心,還落了個滅門之災,反觀邁克爾,雖然自己免遭于難,但至親女兒的死讓他的柯里昂王國瞬間崩塌。倪永孝與邁克爾兩角性情不同,處理事情方式不同,但從命運角度來說兩者的人生結果近乎雷同。
無所謂抄襲與致敬,因為我們的電影大師痞子昆曾經說過:“其實我每部戲都是這兒抄點,那抄點,然后把它們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歡的話,觀眾大可不看,我就是到處抄襲橋段的。偉大的藝術家總要偷橋段,是偷,不是什么他媽的致敬。”不管這句話正確與否,對于倪永孝這個角色來說,吳鎮宇的表演確實可以用“入木三分”這個詞來形容。
倪永孝這個角色塑造的成功之處在于:作為一個反派,卻被吳鎮宇演繹的完全讓觀眾感覺不到他是一個反派,作為一個配角,演著演著他就成了片子里的主角;作為片子里的壞人,可觀眾卻不知道他壞在哪里。
《無間道2》的片頭,黃SIR對韓琛說“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世界不應該是這樣,做人不應該是這樣,阿琛”。之后,韓琛對黃SIR說“師傅常常告誡我,因果報應總有時”。
我個人不信佛,但我始終認同佛說的“善惡有報”,通俗點就是倪坤所說的“出來跑,遲早要還”。
我一直認為無論多么偉大的電影想改變世界之前首先得改變觀眾的世界觀,《教父》做到了,還有很多優秀的電影做到了,當然《無間道》系列也做到了,我想這大概就是《無間道》三部曲至今十幾年仍然為影人津津樂道魅力不衰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