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你在森林中看到一位伐木工人,為了砍一棵樹憶經辛苦工作了5個小時,筋疲力竭卻進展緩慢,你會怎么建議他?肯定是說:“為什么不暫停休息幾分鐘,把鋸子磨得更鋒利?”。
就像史蒂芬·柯維所說:“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那如何來打磨我們自己這件工具,使它變得更鋒利呢?
身體方面: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煉
首先我們需要為身體補充充足的營養,可以花點時間為自己列一份非常詳細的食品購物清單,對各餐的營養搭配與數量做到心中有數,可以多去網上查詢或向相關人士請教,這樣就不至于到了具體的某一餐時不知道要做什么而隨便吃一點,或恰好懶癌發作,最后什么都不吃。
現在人多以“夜晚型人”居多,到了晚上反而越來越清醒,而因為睡得晚反而到了白天渾渾噩噩,其實個人覺得只要是符合自身生理的睡眠習慣都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前提是要讓自己的身體舒服。比如你本身就是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只要睡4個小時就可以為身體充足電,能舒服的起床,那也不必強求多睡;同樣的有的人要睡10來個小時才行,那也需要盡量滿足。有意識地找到最讓自己舒服的睡眠時間和方式,保證身體的能量供應才能做好別的事情。
定期鍛煉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確實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很久不鍛煉,尤其對于辦公一族來說,就會感到腰部酸疼,脖子僵硬。很多人覺得太忙,根本沒有時間鍛煉,但卻有大量的時間來刷微信、微博,手機一上手就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而鍛煉只需要每周3--6個小時就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段時間集中鍛煉身體的某一塊,不僅可以消除身體這一塊的不舒服感,而且還能保持健康。
精神方面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無聊,不想出去玩,不想出去交朋友,不想做事情,就想靜靜地在床上躺一天,甚至連吃都不想,無欲無求的樣子,而越是這樣子之后就越感到無聊,其實無聊是對欲望的不確定,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過怎樣的生活。這就需要在精神上打磨自己,站在旁邊的角度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為自己的生活添加動力。
智力方面
為什么會感到焦慮,因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太多,而自己的能力還有待提高。無疑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止是自己專業上的東西,還要定期閱讀一些優秀的作品,去體驗別人的經歷,并能及時的向他人講述或者寫作,把別人的東西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社會/情感
我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但又不是一個單獨的人,我的生活不可能不跟別人產生交集。我們想要影響他人,改造他人,尤其是對于自己的孩子和另一半,于是常常把自己的經歷當成別人的經歷,去指點別人的生活,這會讓別人痛苦,自己也痛苦。真正需要做的是從事實出發,先讓他人也有發言權,了解他人為什么會有與自己不同的想法,請他闡述一下這么做的原因,做到理解,然后再把自己這么想這么做的理由也闡述一下,做到讓他人理解自己,再努力達成一致。這就是雙贏思維。
個人領域的成功需要不斷打磨作為人這一個工具,從四個維度去不斷優化,做到與自己親密無間,與他人和諧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