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龍卷風(加重語氣),感覺有點恐怖。但要說小龍卷兒,在地面旋轉著一閃而過,還是很可愛的。
龍卷風是一種持續時間很短的局地風暴,有時也叫螺旋風或旋風,強的龍卷風毀滅性極強,以旋轉的空氣柱或漩渦的形式,從積雨云向地面延伸,中心氣壓極低。龍卷風可以是一個單渦組成,也可以由一些較小的、以較大的龍卷風環流中心為軌道的強渦旋組成(抽吸性渦旋、多渦旋龍卷風)。
龍卷風的平均直徑為150到600米,約45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掃過的路徑平均約26千米長,音大多形成于冷風稍淺一點的西南風區,所以大多沿東北或東方向運動。龍卷風的典型速度為150千米每小時左右,強龍卷風具有巨大氣壓梯度,最大風速有時可超480千米每小時。
龍卷風形成與產生大風、強降水并伴有災害性冰雹的強雷暴有關,強雷暴大冰雹區附近往往是強龍卷風最可能發生的地方,幾率很小。龍卷風具體是在什么因素激發下形成的,氣象學家還沒有定論,可以確定的是,龍卷風是雷暴內強烈的上流氣流與對流層內風相互作用的結果。任何惡劣天氣條件下都可能形成龍卷風,最強的與超級單體有關。強雷暴中有中尺度氣旋發展,中尺度氣旋的形成取決于垂直風切變,風向改變風速增大,風速的切變就是高空風速增強,地面附近風速弱。
美國的龍卷風,最常見的是沿著中緯度氣旋的冷鋒或颮線生成,或與超級單體雷暴有關,40%以上的龍卷風發生于春季,龍卷風最大頻率中心會向東、向北移動。美國多龍卷風的原因除了跟美國的緯度位置有關之外,跟美國的地形關系也很大。美國高大山脈南北走向,中部大平原北部來自加拿大的極地大陸干冷氣團和南部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海洋暖濕氣團,在中部地區暢通無阻,春季太陽知識點北移過赤道來到北半球,太陽輻射的增強,增大了兩種氣團性質差異,它們相遇極易形成中尺度氣旋,所以龍卷風數量極多。
關于我國的龍卷風情況,引用中國天氣網的資料來說明:“我國春季和夏季為龍卷風多發季節。4-8月龍卷風個數占全年的91.7%,其中4月、7月龍卷風分別占全年的18.5%和29.5%。又以午后到傍晚最為多見。不同地區出現龍卷風月份略有差異。華南多發月份為4-5月;長江中下游地區4月和7月多發;華北地區6-7月多發;東北地區多發時段為6-8月;西南地區主要發生在7-8月;西北地區7月多發龍卷風。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龍卷風的多發地區。”
從中可見,我國龍卷風也比較多,但和美國相比,數量少,強度小,造成的災害小,且有先北上后南下的運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