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經濟活動有: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
在財務的眼里,企業只做這三件事,并且交叉進行,最后達到成立的企業的根本目的:賺錢。
另外需要保證一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股東賺錢。
如果一家企業金額最大的是固定資產,排在第二位的是應收賬款,說明這家公司可能是制造業企業,而且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如果是一家服務業公司,
無形資產則是公司最值錢的資產,同時公司的品牌,技術和商譽也為公司增色。如果是一家棒球俱樂部,球員就是資產項目,如果是一家養雞場,公司是存貨,公雞是存貨,母雞是生產性生物資產。
除金融行業外,所有行業的報表格式完全一樣,但是一樣的格式卻展示著各不相同的企業。
資產的計價方式基本一樣,都是按照歷史成本來計算。如果資產升值就會忽略,如果資產價值減少,就需要記錄減值。金融資產和房地產采取的方式是“公允價值”計價。經濟學上,公司不能作為負債人,所以,經濟學中經常會用“股東權益=資產-負債”的說法。
企業獲取利潤的方式:第一個是營業收入。企業賣出產品所獲得的是營業收入。又分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賣出的產品則是營業成本。
第二個是投資收益。也就是對外投資所獲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入減去投資損失之后的收益。
第三個即營業外收入,就是除了企業營業執照中規定是主營業務以及附屬的其他業務之外的所有收入即為營業外收入。包括額外的獎勵或賠償,賣掉閑置設備所得等。
利潤組成可以看出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如果營業利潤占主導,說明企業盈利具有可持續性;如果營業外利潤占主導,說明企業并不是算一個優質企業。涉及到匯率的外貿公司,還會產生由于匯率變化產生的“匯兌損益”。
企業的運營能力使用的是各種資產的周轉率,償債能力需要看企業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健康的公司大部分流動比率是3-4之間,而資產負債率則是
衡量企業償還長期負債的本金能力,也叫財務杠桿。杠桿的作用就是放大資金。財務杠桿是股東與債權人博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