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王寶釧是唐懿宗時期宰相王允的女兒,家中無子,她還有兩個姐姐,大姐寶金許配給了兵部侍郎蘇龍為妻,二姐寶銀嫁給了驃騎大將軍魏虎。
作為家中才貌雙全的小女兒,父母對于王寶釧的婚事,自然是格外重視,一心要為她尋覓一位與其匹配的如意郎君。
可是,我們心高氣傲的三小姐,根本看不上那些,隔三差五就提著重禮上門求親的豪門貴族,她每次都是不留情面地果斷回絕。
堂堂相府千金,什么榮華富貴沒有享受過,王寶釧根本不在意對方的門第出身,不在乎對方是否高官厚祿。
反而覺得整天像蒼蠅一樣圍著她轉的,都是一些不務正業的花花公子哥,是一群沒有真才實學的啃老族,她的意中人怎會是這樣的酒囊飯袋呢?
在一個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日子里,王寶釧在幾個貼身丫鬟的陪同下,伴著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一路歡聲笑語,到南郊踏青賞春。
不料,半途遇到一伙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看見她們幾個柔弱女子,見色起義,上前糾纏,正當王寶釧她們因擺脫不掉,驚恐害怕之時,恰好被一位路過此地的青年書生撞見。
穿著樸素、身材一般的書生,卻絲毫沒有懼怕之意,勇敢上前呵斥阻止他們的流氓行為。
那伙平日里習慣了欺男霸女的富家少爺們,看著眼前這么一個愣頭青,狂妄地說:“就憑你一個人,能打得過我們哥幾個嗎,真是自不量力,趕快滾!”
“你們膽敢光天化日之下,調戲良家女子,今日被我看見了,就不能不管。”只見書生一邊說著,一邊挪動腳步,擺開架勢。
公子哥們一看,人家沒把哥幾個放在眼里啊,不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小子,以后還怎么混啊。接著,就一擁而上,打算好好收拾一頓這個玉面小書生。
沒想到,這幾個仗勢欺人的公子哥,根本不是書生的對手,人家以一敵眾,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松將他們制服。嘗到苦頭的幾人,只好口中罵罵咧咧咧地相互攙扶著離開了。
在雙方打斗過程中,王寶釧一直注視著這個見義勇為的年輕人,雖然衣著簡樸,不像出身富貴之家,但是他的膽識與功夫,卻比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懦弱公子哥強多了。
王寶釧上前道謝后,兩人便一路走,一路交談起來,她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名叫薛平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如今只剩下他一個人,四處飄蕩。
薛平貴也知道了他偶然救下的這個容貌嬌俏可人的女子,是當今相國的千金。
盡管兩人身份地位相差懸殊,但是在這宜人的春色之中,他們暫時拋卻了那些束縛他們交往的枷鎖,暢所欲言,相談甚歡。
王寶釧越來越覺得,眼前這個書生雖然家世清貧,但卻知書達禮,眉宇之間不乏英氣,他日必能一展拳腳,有所成就。由此認定,這就是自己日后要嫁的如意郎君。
在和王寶釧的交流中,薛平貴發現,眼前的這個富家小姐很是與眾不同。
她不但外貌吸引自己,而且舉止優雅端莊不做作,尤其是她既不愛慕虛榮,也不貪戀繁華,更沒有門第之見,這種品質實在難得。
相聚有時,總要分別,日暮時分,兩人在依依不舍中,揮手道別。
回到家中,王寶釧不敢將春游所遇之事,告訴父母,她知道父母是不會同意自己嫁給一個身份不明的窮小子的。
但又無法一直逃避他們的催婚,所以,王寶釧想出一個妙計,既可以不得罪父母,又可以嫁給自己的心上人,那就是拋繡球,定終身。
此法早有先例,王允也擔心寶貝女兒以后嫁不出去,就順勢答應了。
為了讓心上人搶到繡球,王寶釧事先安排丫鬟,讓她帶著無權無勢的薛平貴,從側門入府。
待到吉時,鞭炮鑼鼓響過之后,衣著光鮮的三小姐,在一群丫鬟的簇擁下,款款走出,手中托著一個五彩繡球,環顧了一圈臺下眾人。
鎖定薛平貴的位置,玉腕翻轉,將繡球拋向空中,臺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隨著緩緩落下的繡球,最后,竟不偏不倚地直接打在了薛平貴的頭上。
王寶釧自然是滿心歡喜,但是父親王允可不樂意了。這個衣著寒酸的窮小子,和自己家門不當戶不對,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運,居然讓他搶到了繡球,當即表示悔婚,再重選一次。
王寶釧不滿父親的出爾反爾,執意要嫁給薛平貴,父親本是不想讓自己的小女兒以后受苦,更對薛平貴的底細存疑,所以打算暫緩此樁婚事。
父女二人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看著女兒堅決的態度,憤怒的王父一氣之下,與王寶釧斷絕了父女關系,將她趕出了家門。
被愛情沖昏頭腦的王寶釧,正好借此機會和情郎雙宿雙飛,離開那個滿是銅臭的壓抑之地。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薛平貴窮得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以前光棍一條,他就在親戚朋友家,東借宿一宿,西湊合一晚,現在結了婚,有了妻子,總得有個屬于兩人自己的小窩。
輾轉幾日后,他們搬進了武家坡上的一處舊窯洞,這里既不能保暖,又無法御寒,但抵不過新婚燕爾。
兩人男耕女織,相依為命,過著有情飲水飽的清苦日子。幸好還有王母不時前來,偷偷接濟女兒,才讓他們的生活得以維持下來。
兩人相親相愛的過了幾年之后,邊境叛亂,需要兵力平叛,薛平貴覺得自己嶄露頭角的機會到了,他也希望借此機會改善夫妻倆的生活條件。
王寶釧雖然心有不舍,經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可是,好男兒志在四方,丈夫心有宏圖大志,身為妻子,理應支持,怎能阻攔呢,于是,含淚默默地為他收拾行裝。
王寶釧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夫妻這一別,竟有漫長的十八年這么久。
起初幾年,她還會收到薛平貴的書信,聽他講述軍營中的生活,戰場上的廝殺,她常常在勞作乏累之時,一遍遍地看著他的來信,想象著丈夫奮勇殺敵的情景,排解憂思,減輕疲倦。
可是,漸漸地,書信沒有了,王寶釧徹底失去了與薛平貴之間的聯系,她只能堅守在寒窯之中,憑借柔弱的身軀,辛苦勞動,照顧幼子。
昔日那個嬌滴滴的千金小姐,早已變成了憔悴蒼老的黃臉婆,不變的,只有那顆等待丈夫早日歸來的心。
從軍入伍,疆場廝殺,少不了揮汗流血,更見慣了俘虜與犧牲。薛平貴依靠自己的謀略膽識和矯健身手,不但多次死里逃生,還屢建軍功,逐漸樹立起自己的聲望。
而后,薛平貴再次展現英雄救美的風采,在懸崖邊救下因馬受驚,差點跌落懸崖的沙陀酋長的女兒,代戰公主。
接下來,癡情女子苦戀救命恩人這一戲碼,又一次上演。起初,薛平貴心中還是記掛著王寶釧的,他不愿與代戰公主有所瓜葛,但是礙于她的身份,薛平貴也不敢得罪人家。
就這樣,薛平貴猶豫不決,代戰公主卻是步步緊逼,百般示愛。
時間一長,天天被這樣一個直爽潑辣的異族美人糾纏著,何況和她在一起之后,自己就可以平步青云,事業更上一層樓,薛平貴終于把持不住,成為了沙陀酋長的駙馬爺。
十八年后,薛平貴因為平定叛亂有功,回到長安接受朝廷的嘉獎。此時功成名就的他,只身前往那個武家坡上的破窯洞,尋找當年下嫁自己的相國千金。
可惜,等待他的,卻是一個衣衫襤褸,頭發花白,滿臉皺紋的貧苦老婦人。
四目凝望,兩人都久久無法言語,只有從眼眶噴涌而出的淚水,替他們訴說著這些年的思念與煎熬。
薛平貴把王寶釧接回了自己的府邸,還讓她與代戰平起平坐,不分大小,并賞賜給了她很多金銀財寶,來彌補她這么多年所受的苦。代戰也很識大體,稱呼她為姐姐,處處謙讓恭敬。
終于苦盡甘來的王寶釧,享受著華服美食,接受著下人的服侍,但她卻再也感受不到曾經那份濃濃的愛意了,甚至連下人們謹小慎微的眼神中,都透露出輕視和鄙夷。
她坐在鏡子前面,看著鏡中的自己,著實被嚇了一大跳。
自己究竟有多少年沒認真照過鏡子了,當年那個綾羅綢緞裝點在身,面容姣好的清麗女子,什么時候變成眼前這個不忍直視的丑陋老嫗了。
再想到那個風情萬種,跟著丈夫朝夕相伴的代戰,冰冷的心,瞬間流出了滾燙的淚。她明白了,薛平貴為什么在外人面前對自己如此禮遇厚賞,私下里卻從不肯走進自己的房間。
于是,王寶釧在與薛平貴重聚僅僅十八天后,便郁郁而終。
也許,在旁人看來,薛平貴重情重義,對發妻不離不棄,只是王寶釧自己命不好,無福消受。
可是,在王寶釧看來,如今的富貴宅院,卻遠沒有當年的破舊寒窯,能夠溫暖她的心。
—END—
本文圖片選自電視劇《薛平貴與王寶釧》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