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感覺與知覺
一、感覺是什么?
人腦對直接作用于各種感官系統(tǒng)的一種個體屬性的直接反映。
五大感官系統(tǒng):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
感官系統(tǒng)分析角度:信息來源、感覺的生理器官、產生的心理現(xiàn)象
1、視覺
使用器官:眼睛
可見光譜:400毫微米紫色到700毫微米紅色
三色說:托馬斯·楊和家亥姆霍茲認為三種不同的感受器。
四色說 (對立過程理論):黃藍、紅綠、黑白
時間效應(課程沒仔細解釋)
2、聽覺
使用器官:耳朵
頻率
音高(振幅)
音色
3、味覺和嗅覺
使用器官:味蕾、嗅球
敏感度:苦味>酸味>咸味>甜味
4、觸覺
觸覺的作用:舒適、安全、幸福、快樂
二、感覺的作用
1、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
著名實驗:感覺剝奪實驗
2、讓我們生活的更加愉積極、主動
三、知覺的特性
對象 | 反應方式 | 特點 | |
---|---|---|---|
感覺 | 事物個別屬性 | 直接反映 | 更客觀 |
知覺 | 事物整體屬性 | 間接反應 | 更主觀 |
兩種知覺加工方式:
- 自下而上的加工:始于感覺受體,上升到大腦
- 自上而下的加工:經(jīng)驗和預期,到感官
**知覺相對于感覺的屬性:
知覺整體性:
- 格式塔(gestalt)
- 既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
- 強調經(jīng)驗和行為的整體性、 反對“構造主義”“行為主義”
- 格式塔心理學四大原則:接近律、相似律、連續(xù)律、相關律
1969年,羅伯特·K.殷(Robert K.Yin)提出“面孔倒置效應”。與其相關的理論“撒切爾效應”。
知覺選擇性:
鮮明、具體、可回憶
- 雞尾酒會效應
- 兩可圖
知覺理解性:
知識經(jīng)驗為依據(jù)、進行解釋。
理解性差異:亞洲人關注背景、美國人關注對象
知覺恒常性:
- 大小恒常性
- 形狀恒常性
- 顏色恒常性
單眼線索??
雙眼線索??視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