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體系精深營#5月份第四次作業(yè)13組飛揚

R:第三點:使用開放式問題。關于這一點,請參考記者采訪的提問方式。以“誰”、“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或“如何”開始提問。如果你詢問一個復雜的問題將會得到一個簡單的回答。如果我問你:“你當時恐懼嗎?”你會回應那句話中最有力的詞,即“恐懼”,而答案將是“是的”或者“不是”。“你當時氣憤嗎?”“是的,我當時氣得很。”讓對方去描述,對方才是了解情境的人。試著這樣問對方:“那是什么樣子?”“你感覺怎么樣?”因為這樣一來,對方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想,而你會得到更有意思的回答。(節(jié)選自TED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I:開放式問題以誰、什么、何時、何地、為什么,如何這種不限定答案的詞語來提問,引導對方表達自己。

AI:不會提問題,上午問經(jīng)辦人個人車開單位發(fā)票的問題時,因為我之前知道個人車能開單位發(fā)票,只是不確定投保被保都是個人的可不可以開,當時我就直接問了投保人,被保人都是個人的能開單位發(fā)票嗎?結果經(jīng)辦果斷回復我開不了。如果換成問:個人車怎么投保才能開發(fā)票車。答案應該就是不一樣的了。

A2:學習開放式提問題的方式,遇到問題前先考虛可不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來表達,每天要不少與5次用到為什么?怎么樣?如何?什么?這種句式的提問。

附:

"問題分為:

1.封閉性問題:類似于選擇題,判斷題。可以讓對方提供一些關于他們自己的信息

通常結尾:是不是?/做不做?/哪里?

2.開放式問題:類似于問答題。通常結尾:為什么?/怎么樣?

控制問題的方向

根據(jù)對方給出的信息,來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想談時可以用提問,轉移話題。

提問中牢記:

1.保持愿意傾聽的態(tài)度

2.盡量持有雙方視角,考慮雙方感興趣的問題。保持誠懇的態(tài)度和雙重視角

提問常見問題:

1.問題過于寬泛。比如:今天怎么樣?/最近忙些什么?

2.開始的問題太難。

3.問引導性的問題。例如:你不認為他們是對的,是嗎?

4.提問時就表示不贊同。當不認同對方的觀點時,應該問明原由。如:你認為打游戲能給你帶來哪些樂趣?

5.找不到提問的內(nèi)容。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問題。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剛開始學習提出開放式問題時,需要著意去努力。但是如同走路

和書寫等技能一樣,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做得很自然了。

作者:fumin zhon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28179/answer/776641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