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鞋子》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伊朗劇情片,情節緩慢,溫暖悠長,講述的是一對兄妹和一雙鞋子的故事。
阿里幫妹妹修完鞋子去買餅子和馬鈴薯,他把鞋子和餅子放在蔬菜店外的菜筐上后去拾撿馬鈴薯,此時收垃圾的大叔循例來收蔬菜店門口的垃圾,將妹妹的鞋子當做垃圾收走。阿里出門后沒見到鞋子,無法向妹妹交代,而貧苦的家庭根本拿不出錢再買一雙新鞋子,兩個孩子的心里就此投下了陰影。
阿里用一根新的鉛筆收買妹妹不要把丟鞋子的事情告訴父母,他們約定倆人穿同一雙鞋子去學校。每天妹妹先穿著哥哥的運動鞋上學,放學后飛奔回家把鞋子換給哥哥,阿里再飛奔著去學校。雖然兩人上課時間不同,還是經常因為時間交錯出現各種問題。
妹妹發現同校的一年級女生穿著的好像是自己丟失的鞋子,和阿里一起去女孩家里準備要回鞋子,卻意外發現活潑的女孩有一個失明的父親,她也生活在一個困苦的家庭,兄妹倆相視無語,默默的走回了家。
父親在周末的時候帶著阿里去城市的別墅區尋找工作機會,希望通過做園丁得到一些收入。那天他們很幸運的遇到了一個天真的小男孩和好心的老爺爺,爸爸辛苦的勞作一下午得到了一筆豐厚的報酬,在回家的路上開心得和阿里商量著以后可以經常來這兒做工賺錢,樂觀得憧憬著未來,無奈事故突發花光了當天的報酬。
學校組織高年級的孩子參加長跑比賽,阿里在看到季軍的獎品名單有一雙運動鞋后哭著要求參加比賽,得到競賽名額后開心的告訴妹妹可以為她贏一雙新的鞋子。比賽中阿里奮力奔跑希望保證拿到季軍,卻誤打誤撞的拿到了冠軍;攝影師給他拍照的時候阿里抬起頭,卻流下了失望悔恨的眼淚。
影片的最后,阿里沉默的面對著妹妹,妹妹看到他的表情后充滿期待的笑容就消失了;阿里脫下早已磨破的運動鞋,把磨得起泡流血的雙腳放進水池里,鏡頭俯視圓形的水池和低著頭的阿里,我覺得這是全片最美的一幀;此時,爸爸載滿各種物品的自行車正趕往家里,當然,自行車上裝著爸爸給兄妹倆新買的兩雙鞋子、、、
整部電影溫情脈脈,美好的人性流淌其間,我想這是藝術帶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
影片雖然只圍繞一雙小鞋子展開,人物脈絡也清晰簡單,但卻以小見大,傳達著生活的希望,昭示著人性的美好。我喜歡看這類清淡而平緩的影片,講述著普通人的普通事,卻能讓人從中發現愛和美好。
02
阿里和妹妹薩拉的眼睛清澈而透明,有著孩子不加掩飾的天真,也有生活附加給他們的無奈和悲傷。阿里的媽媽有腰椎病,不能做重活不能出去工作,家庭經濟的主要負擔落在爸爸身上。爸爸是個老實巴交的工人,只能靠技術和勞力掙錢,所以全家人生活的清貧而困苦。
看電影的過程中,會讓我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也許這就是好的電影最成功的地方,能準確的攝住人內心里的東西,觸碰你最柔軟的心靈深處。它不像喜劇讓人狂笑,不像悲劇把心臟撕碎,它留給觀眾的,是無限的回味和無限的溫情。
影片中有許多讓我感觸頗深的細節。第一個是阿里把妹妹的鞋子弄丟后,那焦急和害怕的表情,因為他知道家里沒有錢給妹妹買新鞋子,而爸媽知道這個消息后自己肯定免不了一頓訓斥和暴打。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妹妹何時能夠再擁有一雙新鞋子,這不僅僅會成為父親的壓力,更會成為兩個孩子的壓力。
窮人家的孩子,或者說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家庭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這種經歷。做錯了事、弄丟了東西、受了傷不敢告訴父母,感覺天就要塌了,自己會被罵甚至挨打,哪怕那件事小到不能再小,都像厚厚的云層壓在自己頭頂,像千百斤的石塊壓在心口。
小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也許焦慮和猶豫、害怕這些情緒來源于此吧,隨著年紀不斷長大自己不斷懂事不斷強大家庭條件不斷變好,這樣的事情才變得越來越少。
很久以后才會去想,如果爸媽面對事情是另外的態度,溫柔和藹,那么我們的童年經歷會幸福許多。但是生活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這些后果和結果來自于爸媽也沒有多少文化,不懂怎么更好的教育孩子;來自于爸媽也受著同樣的教育,只會機械地復制當年被教育的方式;來自于爸媽也很少被溫柔對待,所以他們也不會溫柔的對待孩子。這些事,要等我們很大很大以后才理解,而當時的孩子,眼里心里只有恐慌和害怕。
03
第二個讓我感觸頗深的細節是,妹妹給爸爸端了一杯茶,爸爸說乖女兒給我拿塊糖,薩拉隨口說你這不是有很多糖嗎?當時爸爸正在把清真寺周末活動需要用的大糖塊一點點切成小塊,白糖鋪滿了他面前的地毯。
這樣貧苦的家庭,父母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占一點點便宜,哪怕這樣做沒有人會知道。這讓我對阿里的父母肅然起敬,貧富和人的道德水平、人的品格不是正比例增長關系,也正因為這樣,人性才有更值得期待的地方。
影片中影響爸爸行為的是信仰,我們生活中能夠自我制約的人,有的是因為有信仰,更多的是因為有敬畏之心吧。中國人普遍有對輪回的敬畏,也很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也是最基本的道德約束吧。
人能在貧苦中堅持自食其力,葆有信仰或敬畏,不貪圖小便宜,不歪曲內心的正直,是不可多得的美德。阿里和妹妹如此的懂事,也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吧。
04
第三個讓人感動的情節是,阿里和妹妹找到穿了自己鞋子的女孩門前,看到女孩有一個失明的爸爸,她也生活在同他們差不多的情境中,所以默默的走回了家。薩拉在學校沒有和女孩提起鞋子的的事,雖然后來她聽說女孩買了新的鞋子把舊鞋子扔了,很激動生氣,也沒有繼續說什么;女孩撿到了薩拉急忙跑回家丟掉的鉛筆,雖然很喜歡,但是還是還給了她。
這些情節展現了孩子最純真的一面,能夠感同身受別人的處境,能夠維護別人的感受,能夠克服內心的欲望。
這些事,大人都未必做得到,所以說,這是一部拍給大人看的兒童片,讓每一個大人都能回過頭看看,自己在路途中丟失了什么。
05
電影中還有許多鏡頭需要細細品味,比如薩拉第一天穿著哥哥的運動鞋去學校,好擔心被同學看到,她猶猶豫豫的走進校門,在體育課上焦急不安的掩飾著自己的鞋子。在聽到老師說,跳遠要穿運動鞋后,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大大方方的把腳站在人群中。
這一段給了薩拉的腳部很多很多特寫,我和老公不停的感嘆,天哪這簡直是每個孩子必經的事件!小小的孩子需要的只不過是肯定、贊同,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趕走她所有的不安和陰霾。所以我覺得這不單單是一部兒童片,更是一部教育片,讓所有人都看看自己小時候的樣子,懂得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理解孩子。
影片中住在別墅區天真的小男孩和他的爺爺,熱心幫助薩拉揀起落入水中的鞋子的小店老板,向教導主任維護阿里的好心的老師,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人們,就是這些最普通的人散發出的溫暖和愛心,像一盞盞明燈照亮了生活的昏暗,像一團團火焰溫暖著弱小的心靈,影片中沒有一幀刻意展現生活的艱難,卻處處體現著人性的美好。
爸爸最后推著裝滿物品的自行車回家的畫面,讓人感到無比溫暖又充滿希望。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總有轉角,壞事總有終結的一天,在你未知的地方,你朦朧的時候,人生已然寫好了劇本,就等著時間跨到那一點,所有的一切,都變好了。
想一想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情形:
一件你害怕的事突然就輕松的解決了,比如忘了寫基礎練習但是老師說今天不檢查了;
一件讓你痛哭流涕的事情第二天睡醒就不那么難受了,比如前一天晚上哭到半夜第二天醒來突然覺得心情好了一大半,可以有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且結果不會很壞;
一個你難以啟齒的詢問或道歉莫名其妙的就過去了,比如你特別想知道的考試題前排同學神秘的告訴了你,比如你想跟好朋友說對不起她卻先跑過來拉著你的手對你不好意思的笑、、、
生活中的迷茫和迷惑、痛苦和糾結,總要等到你過了一個坎,總要等你走得足夠遠走得足夠高,再停下來思考的時候才能發現,原來答案早就在你的腳步中,在流逝的時光里。
好像人生真有一個劇本,命運也早有一個答案,你能做的就是靜下心來,慢慢走,好好走下去。相信未來,相信明天會更好。
《小鞋子》是中文版電影的譯名,英文版的名字是《children of heaven》,天堂的孩子。孩子的純真,人性的美好,生活的希望,都在這部娓娓道來的影片中,我愛這部溫情的電影,我愛這個充滿溫情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