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閱讀此書會讓你對“人類的大腦,既是宇宙的榮光,也是宇宙的恥辱”有細致深入的理解。
具體來講,《思考快與慢》是一本很雜的書,有作者從心理學角度提出的大腦運行機制的前沿假說,認知心理學的判斷和決策的深入介紹,也有對社會人和經濟學理性人模型的探討,讓我深刻理解到判斷和決策的復雜性。作者丹尼爾.卡尼曼,即是一位心理學家,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可能唯有這樣的背景才能探討判斷和決策如此復雜的問題。
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雖然大的框架和主題都有,共分為5個部分,但每個部分都非常的零散,可讀性不高,核心觀點的需要較高的理解力,才能抽出來,和后面的章節聯系花時間。較快的方法是作者對系統1的特點總結,“結語”和附錄相當干貨,非常精煉,對全書的串聯可以其邏輯脈絡的作用。
本書主題:大部分是關于系統1的運作、以及系統1與系統2的相互影響。
此次整理主要以第1部分、第2部分為主。
第一部分:雙系統做出判斷和決策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介紹啟發法和偏見,我們為什么很難擁有統計型思維?
第一部分:雙系統做出判斷和決策的基本原理
系統1核心理念:大腦的聯想記憶是不斷對世界上所發生的事做出連貫的解釋。
我們人腦的運作,可以描述為2個抽象人物不穩定的相互作用,就是快思考和慢思考,它們各司其職。
快思考是系統1,運用直覺、快速進行思考,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
慢思考是系統2,監督系統1的運作,在自身有限能力下盡可能占據控制地位。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復雜的運算。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關于系統1特點和系統2的特點和它們的聯系,有些復雜,我將在后面敘述中層層深入:
先來體會下二者的區別:
系統1處理的場景:
確定突然出現的聲源。
將短語“面包和……”補充完整。
看到恐怖畫面后做出厭惡的表情。
察覺語氣中的不友善。
回答2+2=?
讀大型廣告牌上的字。
在空曠的道路上駕車行駛。
.....
系統2處理的場景:
賽跑時隨時作好起跑準備。
關注馬戲團里的小丑。
在一間嘈雜、擁擠的屋子里關注某個人的聲音。
尋找某位白頭發的婦女。
搜尋大腦記憶,判定聲音是否表達驚喜。
保持比平常快的步行速度。
觀察自己在社交場合的做法是否得體。
......
細細體會二者的區別,我們可以看到,系統1是無意識產生,還能自動運用我們天生的感知能力,比如聽覺、察覺言談中的情緒、快速反應計算“2+2”。
而系統2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有共同的特征:所有動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放松,我們系統2的動作隨之終止。
我們可以發現,系統2的運作需要始終如一的保持某種狀態,持續的消耗精力。
而顯然,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自然很難同時進行多件嚴重消耗注意力的事情。生活中,我們會對此進行妥協,司機超車時,我們適時的止住和他的閑談。急速跑步時,中斷慢跑或散步的思緒。
那么,系統1、2如何切換,它們平時的相互關系是?
當我們醒著時,系統1和系統2都處于活躍狀態。系統1是自主運行,而系統2則通常處于不費力的放松狀態,運行時只有部分能力參與。系統1不斷為系統2提供印象、直覺、意向和感覺等信息。如果系統2接收了這些信息,則會將印象、直覺等轉變為信念,將沖動轉化為自主行為。通常情況下,一切都會順利進行,系統2會稍微調整或是毫無保留地接受系統1的建議。因此,你一般會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動。
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會自動由系統1切換至系統2:
1、當系統1的運行遇到阻礙時,便會向系統2尋求支持,請求系統2給出更為詳細和明確的處理方式來解決當前問題。這好比你碰到了“17×24”這樣的乘法題,系統1無法給出答案,系統2便被激活來解決問題。
2、當你遇到令人吃驚的事情時,同樣會感到自己有意識的那部分注意力會瞬間激增,進入系統2,努力搜索原因和解釋。
3、如若事物違反了系統1所設定的關于世界的模式,系統2同樣會被激活。系統1會由于過去我們的經歷、記憶形成對世界通常模式的認知,這一般是在1個范圍,比如,人的身高在1.4-2.0米是正常的,過高、過低都會引起我們的警惕。
由于大腦能量的有限,系統1和系統2的分工非常高效:代價最小,效果最好。
通常情況下,這種分工很有效。因為系統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確的,所作出的短期預測是準確的,遇到挑戰時做出的第一反應也是迅速且基本恰當的。然而,系統1存在成見,在很多特定的情況下,這一系統易犯系統性錯誤:
1、系統1有時候會將原本較難的問題作簡單化處理;
2、對于邏輯學和統計學問題,它幾乎一無所知。
3、它還有局限,即我們無法關閉它。比如:如果看到屏幕上顯示一個你認識的單詞,你就能讀出這個詞——除非你的心思完全不在它上面。
由于是兩套系統,偶爾會存在沖突:看書時老是重讀不知所云的內容,這就說明我們在強迫自己去讀一本無聊的書。項目壓力下,情緒非常煩躁,但強行控制自己去調節情緒,讓自己推進工作。
這體現了系統2的功能之一:抑制系統1產生的這些沖動。換句話說,系統2負責人們的自我控制。
由于兩套系統的復雜性,我們會經常犯錯。請看下圖,你覺得上下哪個線段更長?
如果你的回答是,上面的更短,那么你就出現了視覺上的認知錯覺,稍微量一下,我們可以發現,上下兩段線段是一樣長的。當然,你還是會發現,哪怕你拼命告訴自己,上下一樣長,仍然會有個小人,不斷提醒你,上面的更短,這就是系統1和系統2的差別。
下面將列出系統1的特點,以幫助我們形成感性的全面認識:
1、生成印象、感覺和傾向;當系統2支持這些行為時,它們就會成為信仰、態度和意圖。
2、自主且快速運行,只需付出較少努力,甚至不用付出努力,沒有自主控制的感覺。
3、當發現(搜尋)特殊形式時,能接受系統2編控來調動注意力。
4、在接受了一定的訓練后,能夠做出熟練的回應,產生直覺。
5、為聯想記憶激發出來的各種想法創造連貫形式。
6、將認知放松感和真理錯覺、愉快的感覺以及放松的警惕感聯系起來。
7、區分常態中令人驚奇之事,推斷原因和意圖,忽略歧義,按捺住心中的疑問。
8、夸大情感的一致性(光環效應)。
9、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證據上,忽略不存在的證據(眼見即為事實)。
10、作一些基本估測。。通過常態和原型來表現集合,但不要將兩者看成一個整體。
11、通過測量確定不同程度對應的匹配物(比如音量的大小)。
12、真正去計算,而不是空想(思維的發散性)。
13、有時用簡單點的問題替代難題(啟發法)。
14、對變化的感知比對形態的感知更敏銳(前景理論)。*
15、對可能性作出過高估計。*
16、對數量越來越不敏感(心理物理學)。*
17、對損失的反應比獲得更強烈(損失厭惡)。*
18、嚴密設計決策問題,分別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