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評,我一直是害怕寫的,因為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寫才能明確地去表達自己的感悟。所以到現在,我已經欠下了好幾本書的書評。但是今天的周作業是寫出我心的書評,自己最近正好在領讀這本書,看得也算是比其他書本細致一些。
可能是閱讀習慣的原因,我還是沒有一口氣看完這本書,這篇書評也是把自己現在看到的感悟寫出來分享一下。
了解寫作的意義
寫作是修行,可以幫助自己來洞察生活,使得自己心神清澄。
我之前上過的寫作班告訴我,寫作是和讀者的交流,我要把我的想法完整無誤地對讀者表達清楚。這種說法沒有錯,但是這應該是寫作一段時間后升級版的寫作意義。
而寫作最初始的意義,我想就像是寫出我心的作者說的那樣,寫作是一種修行,把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問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梳理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有更深層次的交流。
而這樣,也會讓我們在文字中逐漸認清自己,捋順自己的思路。
所以,最初的寫作意義,就是認清自己,讓自己心神澄清。
永遠都不會缺少寫作的題材
初始寫作,或是寫了一段時間后,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沒有東西可以寫了,為什么會這樣,該怎么辦?
在作者眼里,只要用心去發現,處處都有可以寫的素材。隨時地去記錄自己忽然閃過的一道靈感,飯館的一道菜,祖父的假牙,丁香花的味道等等,只要發現了自己想寫的素材,那就馬上記下來,可以記在手機上、本本上,也可以直接錄下來。
通過平時的留心記錄,慢慢地,就可以積攢出了一長排的寫作素材清單。寫作的時候,從清單中挑選中一個自己最想寫的開始就好啦。
不要過于去追求結果
開始寫作時,我希望自己能在三個月內寫出自己滿意的文字,每天都在希望自己能比前一天有進步。因為自己在寫作上投入的精力過少,又或是自己的寫作感悟已經完全退化,進步看起來總是微小的。
每天寫作,我都是在焦慮中度過,即想好好寫作,看到自己的進步;又想把碼字的精力再勻一份給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所精進。結果好像除了每天都在糾結,其他的什么都沒有改變。
看了寫出我心后,作者建議在開始寫作的時候自己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要停,不要去糾結一個結果。
可能在未來的五年內我寫出來的都是垃圾,這些垃圾可能在自己心里已經累計不止五年,只是自己不愿面對而已。
可是當我們一點點地寫下來,梳理自己,深入自我的時候,我們就會看見心靈深處那一片豐美的花園,總將開花結果。
比如作者,曾經連續五個月內一直想寫關于父親生命垂危的故事,但是一直寫出來的不滿意,直到第五個月后的一天,關于這個主題的長詩直接流暢地從筆尖涌出來。
所以,我們無法掌控每件事情,連自己要寫的東西都掌控不了。但是我必須保持練習,持續的給自己的寫作之土堆肥,讓它更肥沃,讓鮮花從沃土中綻放。
沒有關系,繼續寫下去吧,我的寫作小花終有一日會嬌艷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