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5,二月初六,周三,雨,驚蟄節氣
氣溫4—5°,體感溫度0°,露點溫度3°,北風3級,陣風速29公里/小時;AQI(cn)65-良,警報:寒潮,大風。能見度8公里/時,薄霾,濕度87%,蛾眉月照射范圍32%,月落00:26,日出6:47,日落18:30。
雨,一夜未停;風,一夜未歇。夢,一夜未斷。
今日驚蟄,未聞雷聲,已見桃花、櫻花、玉蘭花等爛漫于園、于街。樹芽新綠鵝黃。
上午閱讀揚子江文萃推文《你多久沒有......》(https://mp.weixin.qq.com/s/McdXZlIfDC51unUXryPZGQ)
讀后感覺大愛這篇文章,認真寫下以下讀后感。
一、最愛標題“你多久沒有......"。這是極符合新媒體文的標題,勾人眼球、令人遐思。這里的省略號有無限可能。就像作者這篇文章里寫的內容,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身邊普通的人和事,看看植物、看看社會變化?你有多久沒有平心靜氣地去享受生活,忘記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多久了?你有多久沒有改變自己固化的腳步和思維,沒有改變自己的心態?
二、愛作者觀察細致、語言表達精準,細節刻畫入微、心理描寫到位。如“打籃球”倆人的穿戴、行動、小區下象棋的大爺留下的煙蒂、裁縫鋪中年男人的頭發、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動、溫馨幸福的家等,寥寥數筆,讓讀者如臨現場,感同身受。
三、愛作者謀篇布局的巧妙。作者采用“明暗”兩線詮釋文章主題“改變”。明線是個人所見所聞;暗線是社會發展和時代改變,藏于文后,引發讀者思考。
這篇文章看似是一篇記錄下班回家路途所見所聞,胡思亂想的流水賬,其實不然,在這篇“閑扯”的文章里,作者以偶爾一次“改變”回家路線,所見“風景”不同,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社會”、“人生”之景。小處著眼,寓意深刻。
作者第一句話就提出了“改變”,道路施工改變“兩點一線”的回家路線,改變了“墨守成規”的認知,從“陌生”到“新鮮”。很多的社會問題和中年男人面臨的事業、家庭問題都被作者信筆提出,令人深思。如“新華書店里孩子玩具占據半壁江山”、“權叔裁縫鋪”、“下象棋的大爺”、“小區垃圾分類箱”、”一大片停車場從空到滿“、“小區籃球場與當年破球場”、“白錦龜背竹養護”,“中年男人的家庭、工作、友情”、“孩子教育”等等。這些問題既是普遍現象,又帶著個體的不同感受。
四、愛作者積極樂觀的心態和作為男人的責任感。如果不是一個眼里心里充滿愛的人,哪能在偶爾改變回家路途中,發現那么多“新鮮”事物?哪能在信步晃蕩中看得見人世間燦爛的煙火?如果不是一個心態良好的人,哪能靜心觀察周遭一切,在散漫閑淡中聽見青春的回響,嗅到暮年滋味?體會到社會的發展變化?如果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哪能回家做飯,陪孩子做作業,還把工作帶回家?哪有一個溫柔的家等著他回家?哪有孩子肆無忌憚的大笑,妻子系著圍裙笑臉相迎?
很慚愧,讀完文章,立馬寫完自己的讀后感提交后,才去看作者的個人簡介。沒想到,自己真的從文字間讀出了作者是一個極富“愛”之中年帥哥。“文如其人”,一個人的品性、精神都能從文字中體現。
休閑裝、赭紅色手鏈、項鏈、墨鏡,這穿著打扮妥妥的是心境平和、生活悠閑之狀態。
他的“愛”異于在“卷”中掙扎的中年人:“除讀書外,便是寫字、養花、健身,基本上只要不是團隊活動,我都愛。”“文活萬年,寫點東西留下來,百年之后讓它們替我繼續愛這個世界。”
他的職業身份“珠寶設計加工師”,奠定了他的觀察細微、刻畫細致、表達精準、追求完美。
祝福作者文活萬年。
好文章值得一讀再讀,與其相比,我的文章還是沒有深度、提出的問題沒有廣度。記得知音培訓時,了了老師說,文中事例應具備普遍性、特殊性、新穎性,要能引人反思深省。以后寫文的時候,謀篇布局要深思熟慮,觀察生活周遭一切要細致,語言表達要精準,細節刻畫和心理描寫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