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對健康的關注一直沒有停止和減弱。健康長壽一直都是眾多人的追求。在使動用法中,“健”可以作動詞,含義是“使之健”,也就是使之有力的意思。比如我們常說的健身、健體、健胃,等等。很多人胃腸里面溫度低,蠕動緩慢,常常出現額頭冷痛、宿食不消、心下痞硬、口臭咽痛、打嗝呃逆、噯腐吞酸的癥狀,通過針、灸、推拿、藥物等方法,能夠使胃腸得氣有力,生動活潑起來,所以叫做“健胃”。力源于氣,有力者源于有氣。元氣足則神明健,谷氣足則體健?!敖 钡姆戳x詞應該是“痿”或“廢”吧,蔫頭耷腦、垂頭喪氣、萎靡不振一類的?!翱怠钡暮x是五個方向的道路都通暢。古人命名一路暢通為“道路”,一分為二有分岔叫做“歧”,十字路口通達四個方向叫做“衢”,通達五個方向就叫做“康”,通達六個方向叫做“莊”,通達九個方向叫做“逵”(馗)。人們常說的“康莊大道”就是有通達五六個方向的道路。所以“康”的含義就是有路子,行得通。道路通暢了,物質、信息、能量才可能交換、交流。各個方向,各個行業才能夠興旺發達,應對敵害也會反應迅速,甚至讓敵人害怕而不敢冒犯。從治國的角度來說來講是這樣的。
人的身體想維持正常的運轉也是如此。
中醫認為人不僅有肉眼可見的血液在脈管里流動,還有一種無形的能量,也就是氣(炁),它在體內有蓄積、流動,這種流動是有規律的,有著各自的節奏、方向、時間。這種能量流動經過的路線稱之為“經絡”,大路為“經”,小路為“絡”。人的先天之炁,流行運動在奇經八脈之中,最重要的是任督二脈。后天之氣起于中焦,由水谷化生,兼并呼吸之精氣,由肺而起,逐次按時行于十二正經,循環往復,并且散布于三百六十五個小的絡脈之中,覆蓋滲透全身。如果經脈不通,或者絡脈不暢,人的氣血運行就會停滯,輕則出現疼痛,重則出現麻痹,久而成患,出現地方割據,自我膨脹,形成癌瘤。
以任脈而言,上下交通,水火即濟稱為“泰”;而任脈郁阻,上下隔絕不通,上熱下寒,稱為“痞”(否)。我們常說的“康泰”,就是人體的經絡上下交通,五路旁達的意思。而“康寧”就是經絡通暢,神魂得歸,能藏于心中的意思。
“康”的反義詞應該是“塞”、“阻”、“絕”、“斷”,反正就是不通。
總而言之,中國人對身體健康的理念源于中醫的氣血理論,也就是說,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徒有氣而經絡不通,輕度的人四肢冰涼嚴重了人會暴躁、疼痛,氣沖牛斗,血溢脈外,或出現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的瘋狂。經絡通暢而無氣力者,就像缺乏營養的嬰兒一樣,難免夭折。心理、精神健康不但要有心氣、有動力,還要想得開、想得通?,F在大多數神志病的患者,不是沒心氣,壓抑過度,喪失欲望,干什么都沒意思,包括活著,就是想不開,鉆牛角尖,一根筋,一條道走到黑。不是不健,就是不康。
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自己是亞健康狀態。那自己到底是不健還是不康呢?四肢冰涼面部蒼白腹部也冰涼的人,是不健,這說明氣血的生產、供應、輸送都不好。這需要清理寒濕痰濁等邪氣垃圾毒素。手腳冰涼腹部冰涼面部痘痘斑斑的人,是不康,是身體經絡不通尤其是中焦不通。把經絡疏通,把海水倒灌的氣血引往下焦,把中焦的血和下焦的水液循環起來就好了。
關注健康的人總結了一句話:想要長壽,腸中常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腸道健康是長壽的基石,假設一個70歲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其腸道大約要處理65噸的食物和飲品,并且超過90%的營養物質靠腸道吸收。
我們的腸道,也是分陰陽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腸道是分類型的。根據我們的食物,腸道也分為植物型和動物型。植物型腸道,適合米、面、蔬菜、種子、水果等食物,也包括蘑菇木耳等菌類。擁有這種腸道的人,出自本能的躲避肉類食物,一旦吃多了肉類,就會出現嘔吐、消化不良、腹瀉等類似“中毒表現”;動物型腸道,適合各種肉類、蛋類、奶之類的食物。擁有這種類型腸道的人,消化力強,抵抗力強,力氣也比較大。長時間吃素食,就會出現面黃肌瘦、腸道炎癥、精神萎靡等“營養不良現象”。
腸道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有7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里。這些免疫細胞,可以幫助人體抵御病菌的侵害。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腸道里面存在著大量的菌群,有益菌160種,有害菌40種。腸道菌群西醫稱之為微生態系統。符合這個比例,保持最佳微生態系統,人體就處于比較健康的狀態。所以,想要長壽,咱們得先“腸壽!
古老的中醫又是怎樣看待胃腸問題呢?
中醫一直強調的是人體整體論?!捌⒅鞔蟾梗c胃腸以膜相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中醫里說的脾,并不僅僅是指西醫里說的脾器官,更多的是強調系統,關注的是功能和能量場域。怎樣解釋“脾主大腹”呢?大腹是《傷寒論》里面對腹部的劃分。從橫膈往下到髂骨上緣連線是上腹部,又叫大腹。從髂骨上緣連線到盆腔下緣是少腹,又叫小腹。這個劃分比咱們說的“肚子”“小肚子”的范圍要大很多。西醫從具體器官的角度來看,大腹里面的主體是肝、膽、胃、小腸、大腸,少腹里面主體器官是膀胱、卵巢、子宮等,從中醫角度來看,除了這些器官之外,還有更多的內容,比如說空間。比如說胃,胃里面,是有一層胃黏膜膜包裹食物的,這層膜與胃壁存在著一片空間。小腸大腸也是這樣,都是一層腸黏膜膜包裹著食物或者食物殘渣,膜與腸壁之間同樣有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中醫所說的脾,就是“脾與胃腸以膜相連”。這個空間存在胃里面、小腸里面、大腸里面……就等于存在于整個腹腔里面,所以說,“脾主大腹”。在這個空間里面,就是所有的營養物質吸收運化、水液吸收運化的場域。這個空間本性是濕潤的,但是它喜歡的卻是干燥,干燥和溫度是保障脾系統正常工作的前提,如果濕氣太重,脾系統就無法順利工作,如果再有了寒邪,脾系統就會處于停滯狀態。就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秘、息肉、胃癌、腸癌等情況。癥瘕積聚就是寒濕痰濁導致氣滯?氣郁?血滯?血凝?腫塊?腫瘤。
在我國每年有超過10億人出現腹瀉或便秘癥狀,新增大腸癌患者達40萬。也就是說,10個國人中就有1人受過便秘困擾,70%的國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腸胃不適,大腸癌在我國所有腫瘤的發病率中排名前五,平均發病年齡58歲。便秘分實證和虛癥?!按蟊忝亟Y怒掙難下,便如羊糞”是實證。實證的腹部通常是拒絕按壓的。虛癥有氣虛血虛津液虧虛。氣虛明顯的特點是老排不干凈糞便,使不上勁。血虛有貧血的癥狀。津液虧虛人有內燥,大便發干,通寒濕瘀阻體內時間長了的人會出現。
腸道問題還是誘發糖尿病、過敏性疾病、癌癥等疾病的元兇之一!在中醫看來,這些疾病的根源在于寒濕,促成的條件是陽氣不足體溫過低。
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癌癥患者的二個直觀指標,一個是體溫,一個是酸堿度,這與患者本身的癌癥階段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