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滕。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為了土地、人民的逐鹿之戰從未休止,因此《詩經·國風》中有關戰爭的描述也從未斷弦,更多的是家中妻子想念著戍邊征戰的丈夫,感情基調多為憂郁哀傷的,總是斬不斷,理還亂的愁情,盼望著,盼望著,遠行征人早日平安歸來。不過在《秦風》中的思婦全無此態。
初讀這首《小戎》,我最頭疼的就是里面的生僻字,在讀書筆記上抄寫詩歌的我,似乎又回到了小學一年級,一筆一筆,慢慢地描摹,然后再恭恭敬敬地標注拼音,最后才輕輕讀出,不敢有絲毫的潦草和隨意,否則就是對詩歌的不敬,對漢字的不敬。
因此,今天的詩歌解讀從這些生僻字入手。“小戎俴收,五楘梁辀”,俴,即淺。楘,有花紋的皮條,環形,今天也叫做箍。梁辀,車轅,其形狀略帶彎曲,像房屋上的棟梁,又像船,所以偏旁為舟。“游環脅驅,陰靷鋈續”,靷,引車前的皮條,前系于衡,向后經過車下,系在車軸上,引車前進。鋈續,白銅制的環。“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周圍與車輻一端相連,中有圓孔,用以插軸。騏馵,青黑色花紋相間的馬和左后腳白色的馬。點點滴滴,都在極力描述著戰車,小到皮條,大到車轅,車上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要強調,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要渲染一番。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四匹高大健壯的戰馬,由六根韁繩牽引著,“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騮,紅黑色的良馬。騧,黑嘴的黃馬,驪,黑色的馬。驂,戰車駟馬兩邊的兩匹馬。“龍盾之合,鋈以觼軜”,龍盾,龍飾的盾牌,兩塊盾合在一處置于車上。觼,有舌的環。軜,驂馬靠里邊的轡。又用重彩來描摹駟馬,鮮亮的色彩,高大的馬匹,光芒四射,就是實力最大的彰顯,最大的驕傲!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厹矛,武器酋矛,長一丈八尺,上又三棱鋒刃。錞,矛柄的下端。“蒙伐有苑,虎韔鏤膺”,虎韔,虎皮制的弓袋。膺,弓袋的正面。“交韔二弓,竹閉緄滕”,交韔,將兩把弓順倒交叉地放在弓袋里。緄滕,繩索捆綁,將竹閉用繩子捆系在需要校正的弓上。武器齊全且精良,冷兵器時代,既有短兵相接的長矛,也有長距離襲擊的弓箭。
從戰車到戰馬,再到武器,鋪采摛文,濃筆重墨細細正面展現,這恰在簡約委婉的《詩經》中實屬罕見。而這又不過是龐大隊伍中的冰山一角,那時的秦國軍隊被謂之“虎狼之師”,是古老中國西部的颶風,也讓諸侯國聞之驚怯,到處彌漫著血氣,秦國軍隊無比振奮。
詩歌多以熟悉的事物寫起,如此細致,如在眼前,不過詩歌唱詠者不是一位戰士,而是遠在家鄉等待征夫的女子。這更讓人驚訝,為何她會如此對戰爭裝備了如指掌呢?詩歌就在此時突然剎住,不再多費筆墨了,留給你我。我猜這是丈夫在信中對妻子的驕傲的炫耀,我還猜這是女子曾經偶然在城中一瞥。因為在乎,所以牢牢地記在心中。
話語戛然而止,此時無聲勝有聲,正為思念設置最好的“臺幕”。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情調翻轉,柔情似水,思念纏綿,念念不忘那君子,幾近崇拜地思念,人在軍中,想到他身著軍裝的威武,為他而驕傲,可以揮灑戰場,豪奪勝利,女子全力支持。人在家中,也想到他平時的儒雅體貼,安靜柔和,呵護有加,歲月靜好。
一洗思婦的哀怨,以理解征人,為丈夫拼殺疆場而驕傲的形象示人,這也是秦國尚武的另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