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云際會淺水游。
——題記
初識《風云》,那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學校旁邊有幾個小書店,雖然格局比較小,但是里面的書還是很不錯的,就是在那里,我找到了很多可以在枕邊一讀再讀的好書,也是一種緣分。書店的名字叫作“三味書屋”,很有古典韻味,取自“讀書有三味: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酰醢”,想必這個名字也隨著魯迅先生的文章被大家所熟記了吧。當時學業壓力很重,但我們(我和高中舍友)還是偷偷從每月的生活費中省下一些錢,辦了個借書卡,借幾本書,在有閑暇的時候看上幾頁,日子就是這么一天天充實而有樂趣地度過。
《風云》系列源頭應該是漫畫,由著名漫畫家馬榮成創作,小說應該只能是周邊作品,由他和丹青合筆創作,共有十四篇。其中十一篇正篇和一篇外傳故事完整,情節豐富,可以閱讀,另外兩篇新傳《神武紀》和《西游錯》沒有寫完,殘亂不堪,讓人嘆息。這是因為兩位作者產生了矛盾,以致罷筆,風云系列到此而終。其實,最早接觸到這個系列應該是小時候那部經典的電視劇《風云雄霸天下》,很是出彩,演員表現到位,劇情驚心動魄,編劇由作者之一的馬榮成先生擔當,確實不錯。后來又拍了第二部,因為劇情和造型被眾人吐槽,也就不了了之。小時候的我卻被里面的劇情所折服,一直想了解更多關于風和云的故事,未能如愿,直到我在書店看到了這個系列。
本系列由兩位主角聶風和步驚風的一路成長說起,兩位主角的身世都是十分凄慘(這好像是個慣例),聶風一家本來歸隱江湖,生活平靜甜蜜,可是他的母親顏盈紅杏出墻,拋夫棄子,導致父親聶人王瘋血發作,如瘋如魔,六親不認,嗜殺成性,聶風為了讓父親回復本性,只能一路相隨,尋求解救之法;步驚云的生父步淵亭為了鑄劍拋棄了他們母子,最后死于非命。母親再嫁,本來遇到了一個待他如親子的養父霍步天,可還沒有來得及叫上一聲“爹”,養父全家就被雄霸所殺,為了報血海深仇,步驚云隱忍不發,投入雄霸門下。而一段傳奇也就此拉開序幕。
風無形,云無相。兩人的際遇,也如同風、云一樣,讓人捉摸不透。一路行來,十二驚惶。第一驚惶火麒麟,聶人王和斷帥死于此獸爪下,聶風和斷浪的宿命也就此開始,同樣的家世身世,一人高高在上,平步青云,另一人卻為仆為奴,淪為夜叉,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真正的朋友從不在于身份和地位;第二驚惶雪飲刀,刀出必見雪,殺人不見血,只因血猶未濺出,早已被刀寒凝結,伴隨著聶鋒、聶人王和聶風祖孫三代,見證了世事坎坷;第三驚惶火麟劍,劍力邪異,功力不足的持劍者,必受反噬而死,沒有無量的氣度,卻來練無量的本事,豈不可笑?第四驚惶無雙劍,傾城之戀,劍圣無雙。當堅持下去沒有意義,堅持也就失去了意義;第五驚惶絕世好劍,是好是壞,全憑執劍人掌握,須知劍乃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第六驚惶英雄劍,浩氣昭日月,劍光映正邪。英雄劍現,群邪低首,茫茫千世萬代,試問誰可爭鋒?第七驚惶劍宗,造就了兩兄弟的生離死斗,說英雄,嘆應雄。人生命運巧相同,只恨一個英雄,一個應雄,斗盡半生歲月,本欲黯然引退,靜過此生,驀然回首,方才驚覺命運從沒在他倆自己手中!第八驚惶少林和第九驚惶武當,被喻為武林泰山北斗,應該是作者故意埋下的兩個伏筆,可惜的是,作者罷筆多年,也只有讓我們讀者自己揣測了;第十驚惶毒邪門,用劍殺人和毒劍殺人,有什么區別,為何一個被視為理所當然,一個被視為卑鄙無恥;十一驚惶正邪道,一踏正邪道,從此魔滿途。這條道,在腳下,更在心中;十二驚惶是最后的驚惶,而這最后驚惶亦有異于所有前者,一是不是什么令人無比驚懼的絕世神兵,更非令江湖人忌憚的名門大派,十二驚惶,其實是一個神秘莫測的不世奇人!見證了聶風和第二夢的風夢奇緣。故事到此結束,讓人意猶未盡。《十二驚惶》也正好是系列正篇的最后一篇,也算是有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作者的功力不在于華麗的文筆或是出彩的手法,而是在于故事的跌宕起伏。這才是小說的本質啊,無論文筆多么華麗,筆法多么驚艷,沒有讓人心中跟著一起上下起伏的情節,也會是索然無味。我覺得現在無論是小說、電視還是電影、動漫,都缺少這樣一種講故事的能力。《風云》系列總能夠牢牢抓住讀者的心,讓人欲罷不能。情節發展雖然有時出人意料,但也是在情理之中。行文手法大開大合仿佛凌厲的刀氣透過文字插入了心中,令人折服。成也風云,敗也風云,也常常在耳邊回響。風云篇到此結束,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