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
自愛是否等同于利己?還是互相對立?
弗洛姆認為,人的感情和態度的對象不僅是其他人,也包括我們自己。一切有能力愛別人的人必定也愛自己。原則上愛自己和愛別人是不可分的。真真正的愛是你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的因素。他不是一種沖動的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發展和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人的愛的能力。
弗洛姆認為:我自己也是我的愛的對象,從其他人沒有區別。對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長以及自由的肯定是一愛的能力為基礎的。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創造性地愛,那他必然也愛自己,但如果他只愛別人,那他就是沒有能力愛。
利己者沒有愛別人的能力這是對的,但是他們自己同樣也沒有能力愛自己。母親之所以對孩子這么憂心忡忡,并不是因為他太愛孩子,而是因為他要以此來彌補自己缺乏愛孩子的能力。
一個“忘我”的母親的影響同利己者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的區別,而且常常是前者甚余后者,因為母親的愛我會阻止孩子對自己提出批評。孩子們生活在一種不能讓母親失望的壓力下,在道德的假面具下人們在教育他們要輕視生活。在沒有比一個人自愛的母親在體驗愛情、歡樂和幸福方面對孩子產生更積極的影響了。
艾克哈特有一句格言:你若愛己,那就會愛所有的人如愛己。你若對一個人的愛少于愛己,你就無法真正愛自己,如果你一視同仁愛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你就會像某些人那般愛他們,這個人就是上帝和人。一個系愛自己又愛他人如同愛己的人就是這樣的人,一個值得這樣評價的人。
我同意,一個人只有真正的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自愛和愛別人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撫養牧塵這事情上,我也不能忽略自我的提升和成長。我要處處感受到我自己對自己的愛,這樣才能讓牧塵更多的感受到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