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詩用意要精深,下語要平淡
六十一、評詩岡
【原文】堇浦先生曰:“馮鈍吟右西崑而黜西江,固矣。夫西崑沿于晚唐,西江盛于南宋;今將禁晉、魏之不為齊、梁,禁齊、梁之不為開元、大歷,此必不得之數。風會流傳,人聲因之,合三千年之人,為一朝之詩,有是理乎?二馮可謂能持詩之正,未可謂遂盡其變者也。”
[譯文]杭堇浦先生說:“馮鈍吟推崇西昆詩而摒棄西江詩,這是很正確的。西昆詩是從晚唐發展起來的,而西江詩卻在南宋時興盛;現在將禁止晉、魏學習齊、梁,禁止齊、梁學習開元、大歷,這必然行不通,風會四處流傳,人聲也會隨風而傳遠。總括三千年以來的詩人,而做一朝的詩歌,有這樣的道理嗎?二馮可以說是能得到詩的規則、要求,但不可以說掌握了它的變化。”
[筆記]袁枚老先生在這里,記錄了杭堇浦先生一段話。
堇浦先生曰:“馮鈍吟右西崑而黜西江,固矣。
(杭堇浦先生說:“馮鈍吟推崇西昆詩而摒棄西江詩,這是很正確的。)
夫西崑沿于晚唐,西江盛于南宋;今將禁晉、魏之不為齊、梁,禁齊、梁之不為開元、大歷,此必不得之數。
(西昆詩是從晚唐發展起來的,而西江詩卻在南宋時興盛;現在將禁止晉、魏學習齊、梁,禁止齊、梁學習開元、大歷,這必然行不通。)
風會流傳,人聲因之,合三千年之人,為一朝之詩,有是理乎?
(風會四處流傳,人聲也會隨風而傳遠,總括三千年以來的詩人,而做一朝的詩歌,有這樣的道理嗎?)
二馮可謂能持詩之正,未可謂遂盡其變者也。”
(二馮可以說是能得到詩的規則、要求,但不可以說掌握了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