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禁止孩子接觸手機,試圖將孩子和電子產品隔離起來的做法都是注定不會成功的。
這種行為反而會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讓他們對手機產生更加持續而濃厚的興趣。
孩子沉迷手機怎么辦?
首先要父母率先做出榜樣,合理引導孩子正確的玩手機或者iPad;
父母多花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出來。
鄭州青舟研究了解了無數孩子和父母案例,均證明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所以一個明智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是告訴孩子要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這種空洞地說教對孩子教育起到微乎其微的效果。
特別是當父母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卻自己拿著手機不斷的玩。
這會引發孩子內心的不平衡,甚至增長孩子的逆反心態。
父母作為孩子天然的相信信賴對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帶來強烈的感染力量和潛意識暗示作用。
而孩子處于成長階段時,分析和思維能力差,但是對外界的模仿能力很強。
年齡小,可塑性大。
當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家庭環境良好,來往接觸的人品性優良。
不僅能減少負面思想對孩子心靈的侵蝕,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負面思想的抵御能力。
所以父母要學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人生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關注孩子的成長環境,即“家風建設”。
“家風建設”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熱門詞,強調父母對孩子言傳身教。
研究表明:
父母寬容且善于溝通,夫妻關系良好,不僅能使父母的事業順利,而且能讓孩子在學業上表現的更加的聰慧,在心理成長中更加的健康。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思想教育,能夠循循善誘地幫助孩子抵御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消極因素和負面情緒。
從而幫助他們明確學習和成長的目的,端正對學習的態度,增強自身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制力。
對于父母來說,“家庭”生活工作中都應該成為重心,應該無時無刻的在父母心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
如果需要讓孩子不沉迷手機,父母不能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
經過一天繁忙的工作,父母常常忽視孩子想要玩耍互動的需求,只想盡快忙完家務事然后盡早睡覺。
而目前家庭中大多為獨生子女,無人可以陪伴孩子玩樂。
長期以往感到孤獨的孩子,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有趣的手機游戲,而游戲帶來的滿足感和快樂彌補了孩子內心孤獨和缺憾。
當家長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家長的制止對于孩子來說是突然的,一舉觸發了孩子內心的負面積累。
所以家長應該在工作結束后,多和孩子談談他們喜歡的事情,聽聽他們的傾訴。
親子之間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種工作后的放松方式,親子情感交流可以減輕一天工作的疲憊感。
雖然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是結果必定是讓人欣喜的。
鄭州的?湯加輝老師,曾建議一名家長在面對孩子吵鬧著要玩游戲的時候,在初期可以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游戲。
也告訴孩子手機除了玩游戲還可以查詢一些知識,它的作用并不止于看電視打游戲。當孩子在玩樂中逐漸忘記手機游戲的時候,開始將他的注意力投入到其他的有意義的事情上。
什么是有意義的事情呢?
就是幫助孩子擴展他們的興趣愛好,比如唱歌、逛商場、打籃球、玩積木等等。
這即能鍛煉孩子的興趣,幫助他們全面的成長,又可以逐漸擺脫對游戲的依賴性。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多用一些科學的方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向專業的人員咨詢,而不是根據過去陳舊的教育經驗,盲目判斷和下結論。
而且要知道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改正一個缺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過于急躁。
一個優秀而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認識的優秀父母。
他們以身作則并且愿意花時間去慢慢引導孩子,在陪伴中發現問題并及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