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1天,(2016.11.6星期日)
幾天繼續(xù)感受到身體的蘇醒,一直以來上臂冰涼的感覺在一瞬間找到了來由,蘇醒的不只是身體,更是記憶。
疼痛是我們身體最強而有力的老師,只要懂得它傳遞的訊息,勇敢的面對並感受,疼痛就不會再繼續(xù)糾纏。
痛的時候,無法躲藏。正念自愈力在你有勇氣面對的時候開始……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2天,(2016.11.7星期一)
昨天的課上聽到一位學習心理學多年的前輩講到之前孩子性格內(nèi)向自卑什么的,后來慢慢被影響到越來越陽光積極,現(xiàn)在更是考上了相當理想的院校,談到這些這位母親臉上光彩洋溢。
療愈成長了自己,親子關系不覺中就會收到很好的影響,孩子也會更健康陽光的成長,這點我也是受益匪淺。
中午孩子班主任電話聯(lián)系說周三的家長會上希望我發(fā)言,講一下孩子教育方面的東西,有些意外,也有些汗顏。孩子四年級新?lián)Q了班主任,作為家長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的二次機會都是因為被請家長。我和孩子爸爸各去了一次。現(xiàn)在想想和老師的交流真的是很有必要,而交流后的效果也真的很明顯。當老師了解到孩子現(xiàn)在和之前先比的進步和家長為之付出的努力之后,相信看待孩子的眼光也有了很多的不同。今天的電話里我本來還想著潘老師講到的問問"孩子最近有什么進步?"以讓老師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正向,老師就已經(jīng)說到孩子這學期的進步多么的明顯。挺開心,也有一些感動。
成長對于我們,還有孩子,都是一個漫長的充滿驚喜的過程,感恩一路各位老師的陪伴同行,一切會越來越好。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3天,(2016.11.8星期二)
在學會聽課。很難得。
多年來一直不是一個可以專心"聽講"的學生,總會覺得老師講的都沒有自己學得效率高而不屑聽講。對自己的解釋是我是"視覺型"的學習者、老師講課進度太慢耽誤時間……每每考試突擊成績也是不錯的,更加認為沒有專注聽講的必要,即便現(xiàn)在心理學學習的課程,自己那么喜歡,也還是需要打著游戲聽才覺得舒服和值得。
這一切慢慢有了變化是我自己開始嘗試講課之后,我才知道講出的每一句話都是生命的體驗,每一句話都有來歷,甚至都有故事。這樣的感受讓我慢慢體會到我聽到的那些課們,之中的每一句,都值得尊重。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再去聽些之前聽過的課程,竟然聽到好多之前沒有留意的珍貴的聲音。
原來那些過往的傲慢不屑不過是無知和淺薄罷了。
孩子身上很有一些當年自己的習氣,還好隨著我得慢慢改變,我也看到了他的變化。當我的筆記本上行行列列的書寫,他的書本也慢慢變得整潔,筆記細致認真。這孩子比我上道早,蠻好~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4天,(2016.11.9星期三)
有效比有道理更重要
1.光說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確而不顧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甚么是對的更有意義
3.說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
效果是原定計劃的意義基礎,亦是所有行動的指針。
4.有道理是由理性方面的標準來決定的,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是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 「道理」是一樣的。
5.堅持道理,只不過是堅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
6.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要有效果就要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認同才會出現(xiàn),故此,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
7.沒有效果的道理,是背棄了信念和價值的規(guī)條,應該加以檢討。
8.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由相信有這個可能的信念開始。
9.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5天,(2016.11.10星期四)
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1.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或者「沒有效果」之分。
2.自己說得多「對」沒有意義,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信息才是溝通的意義。
3.因此自己說什么不重要,對方聽到甚么才是重要。
4.話有很多方法說出來,使聽者完全收到講者意圖傳達的信息,便是正確的方法
5.溝通的效果,來自聲調(diào)和身體語言的比文字更大。
6.溝通信息的送出與接受在潛意識層面的比意識層面的大得多。
7.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信息有完全同樣的反應。
8.說話的效果由講者控制,但由聽者決定。
9.改變說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
10.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
11.抗拒是對講者不夠靈活的說明。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6天,(2016.11.11星期五)
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jié)果
1.?做法有不同,結(jié)果才會有不同。
2.如果你做的事沒有效果,改變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舊的多一分成功機會。
3.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
4.?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
5.?世界上本來每樣事物都在不停地改變中,不肯改變的便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
6.因此只有不斷的改變做法,才能保持與其它事物關系有理想狀態(tài)。
7.?「做法」是規(guī)條,目的是取得價值,實現(xiàn)信念。維持最有效果的規(guī)條,就是靈活地
8.不斷修正做法,才能保證取得價值,實現(xiàn)信念。
9.?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7天,(2016.11.12星期六)
每人都已經(jīng)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1.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jīng)驗,也即是說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的能力。
2.人類只用了大腦能力的極少部份,提升大腦的運用,很多新的突破就會出現(xiàn)。
3.運用大腦的能力,現(xiàn)在已有大量的技巧發(fā)展出來,人模擬以前更易把效果
4.每一個人都可以單憑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5.每天里遇到的事物,都有能給我們成功快樂的因素,取舍全由個人決定。
6.所有事情或經(jīng)驗里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把事情或經(jīng)驗轉(zhuǎn)為絆腳石抑或踏腳石,由自己決定。
7.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jīng)過一個過程而培養(yǎng)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它人所具備的條件一樣。
8.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擾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
9.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內(nèi)里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系統(tǒng)產(chǎn)生出來的。
10.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樂的最有效的保證。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8天,(2016.11.13星期日)
肯定
肯定與贊揚有很大的差別。事實上,贊揚使當事人學會如何得到你的認可,對教練關系并無益處。肯定則是從當事人的語言和行為確定其某些特質(zhì)的一個過程。只有當當事人體會到你所說的與他們的真實情況相符時,肯定才不至于空洞無物。 教練們常常稱之為讓肯定“著陸”。當事人聽到你所說的,并發(fā)自內(nèi)心的做出回應,“對,這是我的真實情況,這就是我。” 當事人會感到獲得了理解。這就引申出了肯定和贊揚之間的另一個差別。贊揚通常是針對某種行為的。你對當事人所做的某件事表示贊揚。肯定則是在身份的層面上做出的,和當事人的真實自我有關。肯定所確定的是當事人真實身份的重要組成因素。
肯定和贊揚之間的區(qū)別還在于著重點不同。肯定著重于當事人本身,而不是教練。相反,我們來看看這個常見的贊揚
方式,“我為你感到自豪。”這句話的著重點在于提出贊揚的人而不是接受贊揚的人。贊揚表示一種認可,焦點集中在給予的一方。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09天,(2016.11.14星期一)
最近都刻意讓自己放忙腳步,休息下來更多的和自己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
周末看電影,打游戲,和孩子玩"我的世界殺",然后又玩oh卡。這娃也是有趣了,口口聲聲說著oh不好玩,卻還總找機會美其名曰"陪你玩一會oh卡""陪你練習一下oh卡""來當你的試驗品吧"……這么著找機會讓我給他玩。
不過也還真的是"雙贏",給了我很多靈感,開發(fā)出很多新的玩法。
下午做了個個案,也用到了oh卡,越來越有感覺了,后來案主的反饋也讓我很欣慰,認為我不帶任何評判的傾聽和引導讓她感到舒服,也有機會發(fā)現(xiàn)到一些東西。
學會傾聽自己,進而傾聽他人。學會接納自己,進而接納他人。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0天,(2016.11.15星期二)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1.動機在潛意識里總是正面的。潛意識從來不會傷害自己,只是誤會地以為某行為可以滿足該動機,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2.情緒總是給我們一份推動力。情緒是使我們在該事情之中有所學習。學到了,情緒便會消失。
3.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同時不接受他的行為。
4.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讓你去引導他作出改變。
5.任何一次行為不等于一個人。
6.行為不能接受,是因為沒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是兩人的共同目標,能使兩人有更好的溝通和關系。
7.找出更好的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動機背后的價值觀。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1天,(2016.11.16星期三)
昨天晚上參加了潘老師的公益課,再次從不同的角度受到新的啟發(fā)。
潘老師從教多年,經(jīng)驗豐富,從獨特的視角帶領我們通過孩子上課時發(fā)言表現(xiàn)來了解孩子們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各位家長積極的討論出孩子們以下幾種發(fā)言的情況:"
脫口而出的,不搭理的(相安無事),整齊回答(隨大流),停一下再答,前邊積極后邊不主動",針對每一種情況大家又討論了背后隱含的孩子的狀態(tài),最后針對"注意力","急躁"和"不自信"三種比較典型的孩子的問題提出了好多可供選擇的應對方案。
昨天晚上回家時孩子已經(jīng)睡覺,今天早上就和他聊天談到上課發(fā)言的問題,也給他留了個小"任務"––留意班里同學發(fā)言的狀況晚上回來討論。孩子自己找到的和昨天潘老師講到的竟然出奇的一致––學習最好的那些孩子都是發(fā)言時穩(wěn)住整理過再舉手的孩子,而發(fā)言最積極的孩子反應迅速聰明,成績卻不是拔尖的那種……而后我們又交流了通過這些得到的啟發(fā),相信對孩子很有幫助。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2天,(2016.11.17星期四)
取得信任
成為有知識的人。了解你要談論的東西,做好準備工作,掌握和證明你的知識。如果你沒有成為一個專家,就和專家合作。
誠信。恪守誠實、公平和積極。把他人的個人需要放在首位,然后,再把你的需要和他們的需要結(jié)合起來。
如果你是有知識、守信用和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只要保持自我就行了。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3天,(2016.11.18星期五)
幾乎完成了的分享手機問題全部消失,重來吧,還好時間也足夠。
本來下了決心要參加今天焦點小屋的讀書會,事兒趕事兒的,剛剛才忙完。 上午還專門為了預習看了白皮書,每次都有新的收獲。也更加發(fā)現(xiàn)到,每個流派最后都是殊途同歸。積極的傾聽,溫和的挑戰(zhàn),真實的表達……說到底還是要練好基本功。
昨天的案主更讓我感到緊貼來訪者的重要性,不預設,還是不預設。開始他自己講到是要處理親子關系的問題,后來在陪伴傾聽下她自己發(fā)現(xiàn)其實親密關系才是自己最想面對處理的。目標和解決問題的資源都在當事人自己那里,相信和尊重才是王道。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4天,(2016.11.19星期六)
由可以做到的、小步驟開始:目標的設定宜由小步驟開始,小改變可以帶出大改變,而且,容易達成的小步驟將會帶來個案成功的感受與對自己的信心,而愿意繼續(xù)努力。常見諮商師詢問個案:「當情形可以有所好轉(zhuǎn)時,最先可以看見的征兆是什么?」、「當事情可以有所改善時,你想第一個可以做到的小小改變是什么?」。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5天,(2016.11.20星期日)
忙忙碌碌的周末,就快要結(jié)束,這兩天過得就在轉(zhuǎn)眼間似得,基本完成了預期的計劃,陪老公進入狀態(tài),說好的不管真的有點難。這也是之前一直拖延的真正原因吧,太怕是給自己找了個事兒又把自己套住。現(xiàn)在看來一切還算不錯。
團體中每次鍛煉檢驗著自己,也同時成長著自己,很感恩。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6天,(2016.11.21星期一)
人世間有三大補:第一是睡補,就是在睡覺時接收地球磁場;第二是人補,找到讓你歡心雀躍、讓自己覺得有生機的人;第三是樂補,找一個樂趣,不要花錢的樂趣。很多很花錢的樂趣太貴了。這三大補是能夠補元氣的。找到讓自己的磁場正能量加強的人,天天跟他在一起,跟開心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自然就開心了,然后你就成為別人的磁場。
先睡補個。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7天,(2016.11.22星期二)
真實的力量,心想事成的力量。
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真實的表達,無論是想要的,亦或不想要的,都會如愿。
遇上未知的自己,遇上心想事成的自己。
雪下的真大,有點懷念打雪仗打到渾身冒煙的自己,也愛這個是守著暖氣舒服到想睡的自己。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8天,(2016.11.23星期三)
焦點解決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助人技巧,它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問題解決范式,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人生哲學。
它以面向未來的發(fā)展視角、注重個體從個人自身優(yōu)勢、從社會關系資源、從既往經(jīng)驗資源以及從自然變化規(guī)律中凝練動態(tài)解決方案,強調(diào)行動實驗和做中學。充分地展示了一種極簡原則下孕育出的靈便智慧。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19天,(2016.11.24星期四)
同感產(chǎn)生的基礎是價值中立。所謂價值中立,指的是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要始終保持一種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不對來訪者個人及其思想行為做出是非好壞的價值評判,不把外在的價值觀和價值標準強加給對方,而應由來訪者自己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進而最終自己解決問題。概括地說,價值中立的原則,就是要求咨詢師對來訪者個人及其思想行為不評價、不指責、不干涉。
劉雙鶴,焦點二十四期,平頂山,成長分享第320天,(2016.11.25星期五)
貫注技巧就是指咨詢師全心全意地關注來訪者的態(tài)度與技巧。它力圖給來訪者傳遞“他與我同在”、“他在專心地陪伴我”的信息,這無疑會給來訪者帶來極大的心理支持,增強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心理咨詢過程包括理性和情緒兩個部分,其中許多有意義的信息來自來訪者的情緒或經(jīng)驗部分,涉及到來訪者感到最煩惱的東西。咨詢師要想與來訪者建立同感共情,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要“聽到”來訪者話語中的種種情緒暗示,而這一切只有通過專注技巧才能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