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與個體心理學

前幾天一直在看臺灣大學的歐麗娟講紅樓夢,只是在網易上只更新到了林黛玉的部分。歐麗娟老師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一個不一樣的林黛玉,另一面不為人知的林黛玉,一直被我們所忽略的林黛玉。

聽說阿德勒和榮格都是弗洛伊德的學生,而他們卻都“背叛師門”,自成一派。他們雖然都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人物,但是阿德勒創造了個體心理學,從個體的生命史去解讀一個人。有著自卑感的人常常抱怨與流淚,他們用抱怨與眼淚將其他人貶為自己的奴仆。有時我們的眼淚只會在關愛我們的人的面前而流,因為流淚的人知道那個人一定會安慰自己,給自己帶來力量。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雖然被設定了還淚的仙子,有著淚盡而逝的悲劇美。但是林黛玉無疑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在《紅樓夢》的前期林黛玉作詩,葬花。林黛玉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很少與人家接觸。

阿德勒重視母子關系,母親這個角色在兒童早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母親在幼兒的早期需要撫育自己的孩子,還需要教育孩子。如果自己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沒有認清自己在撫養孩子中所占有的責任與義務,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孩子只有和母親建立了一個良好的親密關系,等到他接觸社會的時候,才可能把這樣的親密關系擴展到除家人之外的其他人。

對于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人物,我們能做的并不是去批判他到底是對是錯,我們能做的就只是進入他的生命史,看看他經歷怎樣的故事,他為什么成長成這樣的人。林黛玉之所以成為我們現在認為的多愁善感,高傲的林黛玉,是因為林黛玉童年時期缺少母親這個角色。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牽強,但是總是能夠找出一絲證據。妙玉、香菱、史湘云和薛寶釵、賈寶玉、探春之間的對比,前三者都是失去母親,甚至是失去雙親,而后三者卻有著母親的關愛(探春的親生母親例外)。

可能每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節,有些人知道自己的自卑,當別人觸碰到自己心里的那顆刺的時候,他就會以更為尖刻的語言反擊。而有的人則會選擇逃避,找到一個無人的角落自傷自憐。一個人在幾年或是十幾年的時間里都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得到的是父母全部的愛。突然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弟弟或是妹妹,他該怎么辦呢?父母的那份愛被分成了兩份,而自己得到的好像總是最少的那份。到底以什么方法來克服自卑心理,只有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才能有所突破吧。

前幾天和同學談論起到底是自卑好還是過度自信好,或者是如果在二者中間你會選擇什么。我說我會選擇過度自信吧,同學問原因。我直接回答我還沒有試過過度自信。一個同學說自卑傷害的是自己,而過度自信自己的心里是高興的,哪管得著別人怎么想。

阿德勒不愧是弗洛伊德的學生,他的《自我超越》中也是有釋夢的部分。弗洛伊德對夢的解析總是讓人難以接受,只是阿德勒對夢的解釋卻不僅僅停留在性本能的層面。繼承與發揚是前人做過的事情,而同時也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人生的問題包括三個方面,社區生活,工作以及愛情。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他必須是從屬于社會的。拒絕與他人的接觸,把自己困守在一個地方,傷害的只可能是自己。培養社會興趣是治療抑郁癥的一個措施。

紅樓 一部中國文學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阿德勒是一個矮子,大概比我還要矮一點兒。 我有多高?這么說吧,當初我報考警察,就因為身高不夠而落榜。落榜就落榜,我...
    世彥心理閱讀 2,735評論 2 8
  • 健文老師健文老師思維導圖學習法今天 《正面管教》理論基礎是阿德勒心理學,于是了解一下阿德勒心理學是神馬東東。說起心...
    王健文思維導圖閱讀 1,579評論 1 4
  •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 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
    十年一井閱讀 265評論 0 0
  • 偷得浮生半日閑,此時此刻坐在高中教室,以家長監考員的角色體驗高二考場的暗涌泉流式的競爭。恰好包里帶了本《養...
    芳華如初閱讀 169評論 0 1
  • 最近一直在看《android開發藝術探索》,這本書是一本進階書,書中講解的好多知識從源碼的角度對一個知識點...
    一只小菜鳥的進階之路閱讀 10,913評論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