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木陸
上了大學之后,感覺沒有了高中的緊張感,有了更多時間和自由,但仿佛并不是很快樂,因此我分析了下,可能有如下原因:
1.沒有盲目樂觀的未來,如果你可預見的未來并不比現在更好,那么就不會有前進的動力,哪怕是盲目樂觀的,但是期望其實有時就是人的一口氣,人就是靠著這口氣在撐著。所以想象自己的將來有什么美好的事情,想象自己將來會成為怎樣成功的人。
2.沒有自我產生的優越感,當不和外界比較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普通人,沒人關注你,也就沒有讓自己變好的欲望,人雖說要超越自己,但終究還是群居動物,在和人的比較中才能發現幸福感。沒有比別人強的事情,或者覺得比別人強也沒有多大意義,那就矢去了奮斗的動力,所以找一件事,比別人做得更好,一點點進步。
3.庸人自擾,閑下來就會想一些有的沒的,會想一些可怕的事情來嚇唬自己,比如自己得了癌癥可怎么辦,上街發生車禍怎么辦。你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就像杞人憂天一樣,活著比死要難,不止有死亡這一件事可怕,還有很多你可能都沒想過的事,但是在沒有發生的時候,就不要自己臆想,真正經歷和你想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種事情不用想通,不要想就可以了。生死由命吧。
4.尋求認同而不得,大學里缺少社交,可能也是原因之一。高中時那種單一評價體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只要學習好仿佛就擁有了一切。習慣了那種生活之后,大學評價優秀的標準多元化,忽然沒有了可以讓自己驕傲和炫耀的東西,內心沒有優越感其實挺可怕的。還是要做一些事做成功,讓自己的自信建立起來。學習也算。
5.缺少和人的交流,總是自己思考,卻沒有和人交流,就像自己有絢麗的羽毛卻要藏起來,不如找個時間,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整理,發表出來,或者看看別人的書,尋求共鳴。
6.看似自由,實則束縛。大學很自由,但其實什么都做不了,有的只是大把的時間而已,可這時間也不是自由安排的,總得來說,缺錢。還引起了時間太多,太閑而產生的空虛和無聊。
7,缺少內心深處認同和可實現的目標。可能你每天忙忙碌碌,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覺得自己即使做了也沒有意義,當然就不可能打起精神來,建立一套相對穩定的三觀是有幫助的。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目標過于宏大,導致不能著手實施,會讓人產生挫敗感。
總得來說,一部分是缺乏成就感,一部分是缺少安全感,成就感其實你只要做好一件事,不斷做,做到極致,成為行家就好了。安全感嗎,一是回家一趟住一段時間就好,另一方面,你擔心的是什么,你擔心有作用和意義嗎,如果沒有就不要去想了,因為除了死亡,還有傳染病,還有天災,還有各種絕癥,還有人為的飛來橫禍,你能改變的很少,不要在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心情精力導致那些本可以改變的事也無能為力了,我們還有人要去守護,還有人生意義要去實現,還有短暫的時間需要放松放松,沒有空閑來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