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這本書出版于2016年,但是我在今天才通過“樊登讀書會”把這本書聽完,聽完之后也有一些感受,在此分享。
書中講到,過去流行的《異類》這本書中推崇“一萬小時規律”,即任何人練習技能一萬小時都能成為天才。本來覺得這句話作為一句純正能量的標語很有意義,但是《刻意練習》持與之相反的態度。
書中提出疑問,在物業門口看門的大爺做這個工作有“一萬小時”為什么沒有成為一個守門大神?某工廠的工人每天在流水線上做著重復的工作為什么沒有成為機械大神?不說遠的,以我舉例子,在高考之前我拼命的讀書為什么沒有考取到理想的大學?之前家人一直在說,數學聽不懂因為我沒有開竅,這么努力的孩子不可能不成功。現在想來,好像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條件,僅僅是必要條件而已。努力是一定需要具備的,那怎樣的努力才會成功呢?
書中提到,人人都可以成為莫扎特,只要通過“刻意練習”。我們之所以沒有成為大神的原因是做事情不動腦子,重復多少小時都是沒有用的。那到底如何的“刻意練習”才能鑄就成功呢?
以下分為四步:
1、建立理論:發現或者創建專業領域背后的模型。但是不要出現“手里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釘子”的思維局限。
2、制定計劃:根據目標定制smart計劃。
3、刻意練習:①刻意練習存在于較成熟的領域②刻意練習需要有好的導師和情境,一定程度上,模仿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方法③刻意練習發生在舒適區之外
4、獲得反饋:在練習的早期,大量的反饋來自導師,他們檢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法。
比如素描課上,老師會對你的習作進行點評和講解,及時指出你的問題和不足,并指導你進行修改。這種反饋,非常重要。你可以及時 get 到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并及時改進,以此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
但在沒有導師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記住這三個步驟:專注(focus)反饋 (feedback)糾正(fix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