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期中考試剛過,就接到一個高一男孩的求助短信,說自己平時挺陽光的,可是一到考試,自己就會特別緊張,拉肚子,失眠,而且發揮失常,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他用"無語"形容自己的無奈。于是我和他約了一節課的時間詳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他說談起自己對待考試成績時,他說自己家因為離學校遠,不在一個區,父母為了他上學方便,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每月要支付兩千多的房租,而且自己在校外還報了輔導班,花了不少錢,感覺如果成績不好,父母臉色會很難看,爸爸媽媽會責備他,他自己也覺得對不起省吃儉用供養自己的父母,也對不起自己的努力,所以每次考試前壓力很大,越想考好越考不好。我們都知道在心理學里有一個規律叫做‘‘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說的是動機水平和學業成績之間是"倒U"型關系,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使學業成績下降.在中國,不乏一些寒門學子,因為過于孝順懂事,為了家門榮耀和滿足父母期待而拼命苦讀,小小的懂事的他們很早就扛起了重重的負擔,這種負擔在父母那里反而看成是一種好處,一種愛的表現,殊不知無形中造成了孩子心頭的責任和負擔,如果成績沒得到父母的肯定,他們便心如刀絞,愧疚自責。于是考試前會格外緊張,明明會做的題考試的時候就怎么都找不到思路,耳熟能詳的東西都會一片空白,發揮失常就會導致成績下滑,心情不好反過來有又影響自信心和學習效率,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陷入惡性循環,長此下去,就會進一步陷入‘’習得性無助‘’狀態。
? ? ?什么是習得性無助呢,就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當一個人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失敗結果歸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時候,一種彌散的、無助的和抑郁的狀態就會出現,自我評價就會降低,動機也減弱到最低水平,無助感也由此產生。所以有些時候父母的期盼無形中成為了一些好孩子的精神病毒,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承擔起了一家人的夢想,很多小學老師反應現在一些小孩子寫作業覺得是給父母寫的,他們通過了自己就解放了,其實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是危害深重的,他們漸漸把學習當成了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還有的父母會因成績好壞獎懲孩子,甚至出現了有家長承諾孩子中考考入重點高中就獎勵兩萬塊錢這樣的事,殊不知自己正在將孩子寶貴的主動自愿學習的內在驅力,變成功利的被動的附屬驅力,導致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沉迷游戲,曠課,逃學屢見不鮮,漸漸迷失自我。
? ? ?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哪個當爸媽的不真心愛自己的孩子,但請你們不要把自己的愛變成孩子的負擔,如果愛他們,就讓他們自在的成長,無條件的尊重他們,接納他們,支持他們,允許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讓他們有自由有機會勇敢的做自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