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候曾經讀過老舍先生寫的《濟南的冬天》,猶如品讀一幅濃墨淡彩的山水畫,風起時,吹動畫面中場景蕩漾,有清泉水霧,有飄然的小雪,也有著跟基于骨血之間的情感,當時我還在高唐老家,對著這媚于心惑于表的文章描寫之地,實在是盼望一見的心情迫切了,在那之前也去過濟南,當然也是很喜歡泉城暖暖的陽光和熙熙攘攘的人流,但是真正喜歡的卻都是眼里的繁華,而不是那個年齡無法領略的文化底蘊,到真正懂得應該一見的風采時,卻是機會不多了,忙于考學,忙于生計,忙于一些浮躁的事情,即使路過濟南,即使在冬天,也沒有那種一覽泉城微妙季節的心境了。
到濟南工作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當時我們的工作都是全國分配,不像現在的孩子一到招聘季就拿著簡歷四處奔波,雖然也有不幸的家伙會被分配到十三不靠的地方,但說也奇怪,我有一種莫名的自信,知道自己會到哪兒,就像當時上學會知道自己去南京一樣,我很相信自己的這種預感,當然后邊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濟南一呆就是二十幾年,沐浴在濟南城里空氣中慢慢的有些這樣的感覺:山中方幾日世上許多年 恍然出俗世 物是人已非。別人說: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我從這個角度上也談得上是一個隱士,濟南的四季輪轉也見得如走馬燈一樣,春天的時候柳絮飛起,滿城滄然若雪,醫院里則是人滿為患,夏天里大街小巷煙霧繚繞,霧蒙蒙的仙境一般,膀哥光著上身,左手一把羊肉串,右手一杯扎啤,豪邁動人,秋天幾乎沒有反應就不知不覺過了,昨天你還穿著短袖衣衫,第二天可能都要套上羽絨服還要跺幾下腳得得哈哈的喊冷,老舍筆下的冬天更是不知所蹤,霧霾中路邊上光禿禿的樹干似乎都在抱怨著沒點文藝范的季節。你無法不愛這個家鄉,但你卻無法形容它的溫馨與美麗,就像形容婚姻十年后左右握右手的感覺,有很多的只是調侃,趵突泉泉水不流了,大明湖也飄滿死魚爛蝦,唯有千佛山聳立依舊,路上堵車就罵,不堵車也沒有好言語,也許太熟悉了反而沒有了神秘感,也許沒有失去過不知道它的珍貴之所在,我們經常拿著濟南和北京比大氣,和上海比繁華,和南京比嫵媚,和成都比休閑,比來比去常常一聲嘆息,但是你是濟南人好吧,老舍先生不是因為愛濟南才來到濟南,而是來到濟南才愛上濟南,我也在濟南,所以不管他有著諸般不好,但它是我的家,是我的城市,我心中充滿愛意,無盡的愛意。
智者曾有過一段形容人生的話: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我自我感覺從揚州回來后已經升華到第三種境界了。眼中的世界不再挑剔,面對濟南城也是一種平淡但親切的情誼,看看身邊吧:初冬季節,天氣微寒,月色如霜,整個城市滿城燈火似乎在點亮一個征途的驛站,你走過很多的路,也遇到過很多的人,但你要知道,濟南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章節,不要談愛與不愛的話題,只是說存在,存在的一種美感是你的脈搏,是你的呼吸。每一種步伐最重要的是落地生根,沒有大地的愛撫我們會寸步難行,而濟南就是我們每一步的基礎。
如果,我是說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兒,那她的記憶會伴隨我走到生命的盡頭;如果,如果我永遠陪伴著這座城市,那她就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喜歡濟南,喜歡初冬,喜歡在這個季節里在這個城市無拘無束的往前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