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陪讀誤區:家長陪讀誤區有哪些?(一)誤區一:打、罵、吼(1)人的大腦劃分為情緒腦和理智腦。(2)打、罵、吼等方式激活情緒腦,觸發“戰斗-逃跑反應”,容易讓孩子不會學;同時情緒腦又激發害怕、恐懼情緒;情緒是有記憶的,容易導致孩子不愛學,從而慢慢逃避學習。(3)孩子的額葉未發育完全,神經抑制功能不強;孩子被游戲等興奮的事吸引,不容易主動抑制掉。
(二)誤區二:佛系育兒(1)佛系育兒一般告訴孩子:成績好壞無所謂,快樂就好。但幼兒園適用,小學不適用。(2)小學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不好,信心不足,自我評價不高,不會真的快樂。小學階段,大腦神經和學習行為并行發展得越好,孩子更能夠會學習,愛上學習。
(三)其他誤區:(1)盯得太緊(2)目標太高(3)催催催(4)嘮叨一百遍(5)“別磨蹭”(6)“真聰明”(7)“怎么又錯
2、高效行動:這些方法讓孩子告別拖拉磨蹭
(一)孩子為何逃避寫作業??作業項目多,全靠記憶,帶來隱形的壓力,讓孩子不知道怎么啟動?打罵吼帶來的壞情緒,讓孩子想逃避
(二)三種方法應對拖拉磨蹭1.用20秒啟動大腦“關鍵20秒法則”,是指當一個行為在20秒以內被啟動時,消耗的能量更小,更容易讓大腦接受;反之,啟動一個行為超過20秒,往往會動用更多的能量投入,容易讓大腦感到疲勞,甚至選擇放棄。想要一件事情容易啟動,任務要足夠小,啟動的能量要足夠小。?快速啟動三原則?化“大”為“小”——把一個大任務化成好幾個小任務,從小任務開始?從【容易的】開始——什么事對他來講最容易,從那個容易的開始進行?加入【靜心】環節——在學之前,放一個小的靜心任務,讓學習這件事有個小啟動2.用“清單法”清空大腦(1)大腦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A任務消耗認知資源,其他部分的資源就會不足。(2)建立外在可視清單把大腦中隱隱約約說不清的任務,都一一地在放到外在的,可見的清單里,釋放不必要占用的認知資源。(3)清空大腦,一次只做一件事。?建立清單四原則:?先做簡單的,喜歡的?每天順序基本固定?孩子自己決定順序?孩子自己整理清單3.用“打鉤法”獎勵大腦(1)完成事情時,大腦會分泌內啡肽,它會讓我們體驗到一種快樂感,這是一種獎賞。(2)打鉤強化快樂感受。(3)言語和非言語信息。?言語:“哇,完成了,真好!”?非言語:眼神或動作,表達肯定,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