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一章講到的那些都是周厲王在位第三十年以后的事情,史書上也著重記載了這些改革失敗,還有后來敗國的這些事情。對于之前的那些事兒基本上沒有過多的描述。那么,之前的三十年他都干嘛去了呢?答案是,打仗。
在周厲王三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南征北戰了,周邊的這些小國都在不停的騷擾周朝,周厲王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周朝歷代的君王也都是這樣,想變得更加強大,想消除周邊國家給周朝帶來的軍事上的隱患,可是沒有一個成功的,那些邊遠的小國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韌勁十足?。∽詮闹苘餐鯐r期開始,一些諸侯國就已經不來進貢,開始反叛,并且互相攻打,甚至楚國國君已經自立為王。到周厲王即位不久,周朝的一個附屬國噩國就起兵叛亂了,并且聯合了淮夷部落和東夷部落一起來,來侵犯周朝的領土,他們戰斗力很強,一度打到了成周附近,也就是今天河南洛陽這個地方,嚴重威脅到了國都的安危。
周厲王一看,這還了得,趕緊的吧!把一些諸侯國還有大臣們的兵全部都集中起來,在成周抵御敵軍,好在抵擋住了敵軍的攻勢,經過了激烈的戰斗以后,把這個聯合軍打敗了。聯合軍就是這樣,適合順風的局面,一旦遭遇到了抵抗或者是挫折,就相當于被風吹散的沙子。自打周朝建國以來,每逢君主繼位的時候,都要打一仗,都快形成一個可靠的制度了。周厲王剛坐穩,三年之后,淮河流域的淮夷部落卷土重來,這次不要什么幫手組成聯合軍,直接自己來攻打,就是一個目的,侵犯周朝的地盤,最好能把周厲王打下來。周厲王覺得那么大的聯合軍都沒能把我打敗,別說一個部落了,于是讓虢公長父帶領軍隊去抵抗淮夷的進攻。
可惜周厲王錯了,這次淮夷不是來和他鬧著玩的,是真的帶領了大部隊來進攻的,虢公長父帶領的軍隊以戰敗告終。這下,淮夷更加堅信自己一定可以直搗黃龍,取周厲王首級,整個周朝唾手可得。于是乘勝追擊,一路又打到了成周附近的伊水洛河這個地方,并且燒殺掠奪,無惡不作。虢公長父身為軍事家,怎么還會被打敗了呢?只能解釋為周厲王本身并沒有把這次淮夷作亂看在眼里,認為只是一個小的作亂而已,給虢公長父的兵力也不夠多,所以造成了這次的失敗。當然,也不排除虢公長父本身就是徒有虛名的軍事家。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個戰爭記載的史料很少,我們就暫且認為虢公長父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吧!
面對這樣的狀況,周厲王又坐不住了,看來還是得自己親自出馬才行啊!于是又帶領軍隊親臨成周指揮這次戰爭,一個淮夷竟然逼自己親征,面子上都掛不住,挑選精兵猛將,在洛水之上擊敗了敵軍的一次又一次進攻,一路又把淮夷打回老家了。平定了噩國的攻擊,又打退了淮夷的叛亂,周朝終于安定下來了,通過這些戰爭,周朝的軍力也提高了很多,周朝也得到了很多諸侯國的認可,尤其是自己稱王的楚國,楚國國君熊渠也害怕周王朝會攻打自己,自動取消了國號,對周王朝俯首稱臣。
可以見得,在周厲王的帶領下,周王朝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一個小小的淮夷作亂,都要耗費那么大的精力來抵抗,說明在周厲王繼位以后,周朝的國力并不怎么強大,軍事上也沒有什么建樹。雖然打了勝仗,而且軍事力量變得更加強大,但不得不說的是打仗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情,一些軍隊的糧草,還有車輛之類的,都是很大的開支。在打完仗之后,周朝的國力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強盛,但是已經是國庫空虛了,也就是說,國家比較窮了。
周厲王繼位以后打仗的時候是周厲王三年,到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是在周厲王三十四年,這期間有三十一年的空白期。史書上并沒有記載,那么這三十一年期間周厲王都干了些什么呢?我認為這段時間,周王朝應該是比較強大的,周厲王應該在做一些振興經濟的事情,例如說,發展農業手工業什么的,然后對政治上的一些舉措,具體做了些什么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這三十一年估計周王朝也比較平靜,沒有發生什么樣的大事件,所以也就沒有記載。
在周厲王三十四年的時候,周王朝國庫空虛,應該是打仗用掉的錢財這個大窟窿還沒有被補上,并且經濟一直沒有振興起來,在這個時候,改革就變得迫在眉睫了。于是就用榮夷公的方法來進行經濟改革,充盈國庫。本來周厲王任用榮夷公和虢公長父就讓王公貴族感到不滿了,現在又出臺這么一個政策,那就引起了大臣和民眾的怨憤。在積怨了三年之后,周朝發生了一個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