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個摔跤場,我們始終面對的,終究是自己。
《摔跤吧,爸爸》,一個人的電影,幸虧一個人,淚流滿面,一段又一段地流淚,主人公流淚的橋段我好像一個都沒拉,好吧,不管是現實還是夢境,都太不容易。
01 發現天賦
把別人家的孩子輕松打趴,爸爸發現了孩子的天賦。
有多少家長,能在闖禍中發現孩子的天賦。
把鐘表拆了,裝不回去了;
作業不多,打游戲著迷;
一空下來就做手工;
或許都是淚,這份上帝給予每個人的禮物,總是被外在的世俗包裹,村民的嘲笑,在獲得金牌后,一起都反轉,但是,有多少人能等到那一刻呢?
02 主動Vs被動
兩個女孩因為打架被要求每天訓練,所以每天自定義是懲罰;
參加朋友的婚禮,朋友流著淚告訴她們不用14歲就去嫁給一個陌生人一輩子生孩子做家務,這樣的爸爸才是真心愛他們的爸爸,至少他們的人生多了一次選擇權。
那一刻,終于明白訓練的意義。
頓悟的那一刻,有了主動訓練。
同樣做一件事,因為認知的不同,效果完全不同。
03 對你的未來盲目自信
國家隊的教練,只希望你能得到獎牌;
而爸爸,卻知道你能拿到世界冠軍;
從始至終,爸爸對女兒有著盲目的自信,這份自信也傳遞給女兒。每一次指導,都是堅信不疑地執行,任何最高競技的比賽,除了技巧,最后比拼的一定是心法。
04 自我之路
如果說賽場上爸爸的坐陣是心里最大安全感的來源,那么最后時刻爸爸的莫名不見便是最考驗的時刻。
曾經被父親拋入水中,聽到父親在橋上叫:我只能教會你怎么打,但最終你要靠自己贏得比賽。
教育的終極目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任何人,都要走自己的路。
05 父母,愛的港灣
吉塔離開父親去國家運動學院,長期的壓抑之下過上了自由飛揚的生活,涂指甲油,吃油炸食品,逛街,更重要的是,注重技巧而忘了根本的東西。
國際賽場首戰失利的魔咒,讓崇尚新打法的吉塔屢戰屢敗。
質疑父親的教法已經過時,并挑戰成功父親之后,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直到有一天和妹妹的交談,才明白自己錯了。
“去找爸爸聊聊吧,最多被臭罵一頓,還有比這更壞的結果嗎?”
父愛如山,還有比臭罵一頓更壞的結果嗎?
這是永遠相信你,不放棄你的人。
你即使傷透他的心,他還繼續愛著你的人。
尾聲
流著淚,愛著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