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記得初中的時候學英語,其中有一篇講的是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當時關于北京,關于北京的名勝古跡最引以為勝的就是長城,而這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諺語也成為了當時學習的一個重點句子。也不知怎的,到現在其它的英語句子都忘的差不多了,這句依然可以脫口而出。或許這就是我的“長城情結”吧!
從14年底來北京工作到現在已有三年,也多少去過北京的一些景點,北大,清華,故宮,天壇,鳥巢,頤和園,大柵欄,王府井,天安門,三里屯和各個公園,但一直沒去長城。追溯原因,或許因為距離太遠,懶得折騰;也或許因為一直在所謂的忙碌,沒有時間。但心里或多或少的還是想去一趟,想去親身感受下“到了長城是好漢”的豪邁情懷。
或許只是怕突然有一天匆匆的離開了這座城,而自己都沒好好來得及多看它幾眼,心中留有遺憾。所以趁著還能跑,趁著還能動,趁著還有大把時間,趁著還在這里,那就好好的去享受它給予的所有美好。
了解一座城,那就先從征服一座山開始。
上周末大學舍友問我周末有什么計劃,要不要一起去香山,?舍友說來北京三年,香山一直沒去過。我也閑著,“好啊,去。”我們去的時候是個周末,地鐵,公交,整整行了三個小時的路程才到達香山腳下,那時候已是下午一點,我們餓的發慌,于是在山腳下吃的飽飽,然后再上路。從進到里面就一直在拍照。東拍一張,西來一張,然后看看表快三點,還是往上爬吧。
剛開始的時候還比較輕松,有說有笑的,等爬到三分之一處,我倆累的已經上氣不接下氣,汗流滿面。坐下來吃點食物稍作調整,然后繼續。最后天已經黑了,我們也到達了香爐峰,也就是所謂的埡口。在上面我倆坐在石頭上就開啟了吃吃吃模式,10月的天氣很冷的,沒過一會兒我們兩個就已凍的瑟瑟發抖。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句話真的是一點也沒毛病。我們下山走的另外一條路,這條路很陡峭,坡度幾乎是90度,我們扶著欄桿緩緩下行,可腿不爭氣的一直在顫抖顫抖,腳根本也用不上力氣,每走一會兒,我們就要停歇緩緩,我們爭取天還不太黑的時候坐上公交回家。那個時候已經晚上五點,天已經發黑,我們下山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到有很多人正在往上登,真的要給他們(她們)豎起大拇指。
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十點,不過也沒有很累,在路上的感覺真的是我驕傲的feeling。
我想到了自己去香山的經歷。第一次是14年剛實習的時候,那時候上班每周單休,雖然休息一天,但還是一個人折騰去了香山。到那里已經是下午兩點,買了一個聯票,轉了轉寺廟,看了看花,最后才開始爬香山。如果說生命是一個筑夢的過程,我愿成為那個筑夢人。兩個人歷經三個多小時到達了香山。今天終于可以實現了。
從雨崩徒步回來后,發現自己已經喜歡上了徒步,愛上了這種一直在路上的感覺,汗流浹背后的爽適。而征服長城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
從香山回來后的第二個周末,舍友說陪我去爬長城,愉快的答應了,誰讓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呢。可惜天不作美,那一天刮大風,溫度也很低,早上九點才起床的我,慢慢的收拾完,看表已經是中午了。舍友一直問我出門了沒有,于是火急火燎的去集合的地點,等快到了的時候,舍友出門了。她沒想到會這么冷,和我商量,今天要不別去了,明天咱們再去,要不今天回來也得好晚。可我比較固執,我就想去。沒事兒,我自己去。
于是自己去結伴,去長城,登山望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