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SKII“剩女”話題視頻《她最后去了相親角》引爆圈內互噴大戰。
今天不就孰是孰非進行深度思考,主推一干貨,嘉道信息(公眾號:WebInsight)針對此話題“用數據說的真話”,原文見下:
這個分析源于再之前校友群內的一場討論,做數據分析的學弟突發靈感說個么我用數據跑一下吧,第二天他效率奇高的把分析結果扔在群里之時,又引起一陣嘩然。此外,借著這一話題又和導師進行了短暫但又深刻的對話,她用幾十年和跨國企業品牌建設密切合作的經驗和感知,也給了一些結論,我覺得非常有啟發。
之所以我覺得這個短小精悍的調研非常棒,是因為在當前浮躁的營銷圈子中,有人能夠踏下心來用數據說話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當前運用online數據(行為數據、語言數據)做的任何調研都會有些許瑕疵(無論是樣本本身、抽樣、分析過程、結論的下筆等等)是在所難免的,這也讓我嘗試理解為什么騰訊擁有最全的社交數據但企鵝智庫發布的很多報告都是用傳統調研問卷的形式產出(沒有批判任何機構的意思)。
此外,沿著這一數據評估往前走一步,我覺得可以有兩個假設再進行深度驗證:
【假設一:輿論認為SKII這條片子為了贏得聲量,把最寶貴的多年積累的老客戶傷害了,是非常得不償失的】所以可以在調研第一步先篩選是否為SKII用戶,是的話,驗證對這條片子的看法、看后對SKII產品本身的認知是朝正面還是負面走、未來是否會繼續購買、是否會分享視頻或分享產品給到周邊朋友。結論也許是“打臉”的。
【假設二:輿論認為,這條片子受到“專業人士”(指廣告公司、marketing等圈內人)的廣泛詬病,但消費者大多呈正面態度】我也本身非常好奇這一點,感覺在“噴”的都是圈內人,一般消費者對這個視頻的好感度是不錯的,所以可以選取一批營銷人再深入調研一下,為什么他們覺得這個片子不好?那他們認為什么樣的是好的?給未來類似這種品牌出街concept一些建議?哪些是“高壓線”不能碰、哪些是廣泛認為“美好的”東西(比如讀書時經常提及的多芬beauty case,幾乎沒有批評的聲音)
正像我和博導討論時表示的,就我個人而言是非常喜歡這條片子的,但是假設說,我是SKII品牌經理的話,我對是否產出這一片子持非常謹慎的態度(很可能我不會讓它出來),因為“輸不起”。SKII本身是一個經歷坎坷的品牌,特別是在寶潔當前母品牌也面臨一些現實的(市占率連年下跌)及輿論的(如前兩天廣泛傳播的《寶潔的錯誤》諸如此類),作為品牌的leader我崇尚穩健打法。
以前寶潔做這樣一條片子,大家都會捧著順著說“他們的市場團隊一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既然做了,一定有他的道理,不知道別亂講”,但是現在大家認為寶潔本身賣的不夠好了(就像市場決策用“數據說話”一樣,品牌江湖地位也許也是同樣“數據說話”),所以,圈子里頗有一股“墻倒眾人推”的意味,到處看衰。正像前兩天一篇熱文表達的:這是時代的選擇、歷史大潮滾滾向前的自然規律,營銷上的逆轉也只是一個小浪花,無法挽回..
或許,賭一把,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