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回家,有點無所事事,不知道寫什么好,偶然間發現自己小學時的一個筆記本,里面摘抄了一些詩句,現在想想都已經忘記了[捂臉],我不知道當時記的時候是什么心情,所以想把幾首記下來,分享一下,看看有沒有人喜歡的。
就當做一場回憶之旅好了!
1.
秋日 ? ? ?宋(秦觀)
月團新碾瀹花瓷,
飲罷呼兒課楚詞。
風定小軒無落葉,
青蟲相對吐秋絲。
簡析:在秋日里一邊碾泡新茶,一邊教孩子讀書。然后靜靜地欣賞園中的秋景,看著一對青蟲吐絲。 ? ? ? ? ? ? ? ? ? ?詩人的生活多么平靜,悠閑。
2.
村居 ? ? 宋(張舜民)
水繞坡田竹繞籬,
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
帶著寒鴉兩兩歸。
簡析:詩人以清淡的筆墨,用以靜寫靜和動寫靜的手法展現出秋日黃昏村野的景色。前兩句寫景,水田、池塘、竹子、籬笆互相環繞,榆錢落盡,木槿花開得稀。后兩句寫牧歸情景,無人的牛背上立著幾只烏鴉,生動、具體、有趣。
3.
寄揚州韓綽判官 ? ?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簡析:這首詩寫得極其雅致,優雅中見意境。首句先以山之隱隱,難見真容和水流脈脈遠去,暗寫友人不在身邊,故對他生思念之意。二句由人及景,反稱地處江北的揚州的繁華熱鬧。三、四行以想象之詞寫揚州名勝之美,表達了詩人欲再次與友人共游的期盼。
4.
送柴待御 ? ? 唐(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簡析:江水的波浪接著武岡,送你遠行不覺得有什么別理的傷感。因為一路上青山與這里的青山相連,它們共同沐浴風雨,你我共賞一輪明月,又何曾是身處兩地呢? ? ? ? ? ? ? ? ? ? ? ? ? ? ? ? ?這首詩非常樂觀,表達了這樣的意思:雖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的。
5.
長干曲 ? ? 唐(崔顥)
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簡析:一對青年男女在長江上偶然相遇,他們互相詢問著,原來兩個人都在長江上長大,是鄉里鄉親,使人感到自然而親切。
6.
終南別業 ?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簡析:這是詩人隱居終南山別墅時寫的一首閑適詩。詩人在詩的開頭就表明了隱居的原因。說自己中年時很喜歡佛家的禪理,到了晚年,興趣更深。因此就歸隱了。詩人正是通過這種閑適的情景,繪出了一個與世無爭而又隨遇而安的自我形象,瀟灑飄逸。
7.
聲聲慢 ?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簡析: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為抒發國家身世之恨而作的。上片開筆用七組疊字來概括悲凄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動。下片繼續借眼前景物來傾訴愁情,整首詞籠罩在一片凄涼悲苦的氛圍之中。
8.
示長安君 ? ? 宋(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鳥征。
簡析:嘉祐五年,王安石奉命出使遼國,出發前曾與妹妹長安君相見,寫了這首詩給她,全詩表達了兄妹之間的深摯情宜。
9.
春夕 ? ? ? ?唐(崔添)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冬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輪,華發春唯滿鏡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簡析:這首詩前兩句,寫詩人綿長的鄉思,寫得幽婉有致,如夢如真,清麗新穎。后兩句寫詩人漂泊孤寂的處境和矛盾的心理,在寫鄉愁的詩中很有新意。
10.
登金陵鳳凰臺 ?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簡析: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游,鳳去臺空只有長江流水依舊。登太遠望,昔日吳國的宮殿和奇花異草,都埋在荒僻小路中,東晉顯赫一時的豪門大族早已死去,只留下一座座古墓。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鷺洲把淮河分成兩條支流。只因為浮云遮蔽了光輝,登高也看不到長安城,怎么不使人發愁?
哈哈,就選這幾首記下來就好了,寫太多估計也沒什么人看。我自己也不好意思一樣。感覺離開小學已經十年了吧?都記不清了,估計以前學的都還給老師了![捂臉]
想到一句“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不過好像和現在的心情不一樣。算了,我就是突然想到而已,不要計較那么多好了。
以后有時間可以從新背一背,感覺會回到小學一樣。哈哈!
如果剛好有你喜歡的,那么請留個?給我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