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本書 #社會學
當前豆瓣評分:7.4
作者簡介:愛德華·威爾遜(Edward O.Wilson),美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社會生物學”奠基人,是最早宣傳“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人之一;哈佛大學的昆蟲學研究員,同時擔任美國政府的科學顧問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圖書封面
本書綜合古生物學、動物行為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多學科新成果,把社會屬性和語言也納入到了演化過程,對生物學和社會科學都能帶來全新的啟發(fā)。
核心觀點:
1.“突變提案,環(huán)境篩選”:在演化史六次大轉變中,變異的出現使得物種大爆發(fā),經過環(huán)境的篩選,上萬年基因得到穩(wěn)定遺傳后,才逐漸形成現在的生物群構。
2.“利他主義,自我限制”:群體內,自私的個體勝過利他的個體;群體間,利他個體組成的群體勝過自我個體組成的群體。
3.“更長的社交時間,是人類演化出更大的腦和更高智力的關鍵”:社交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差,從而增大博弈中的勝率,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人是趨利的,就逐漸形成了正向反饋機制。
三國演義開篇“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于任何領域都是,就說知識領域,為了更好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就把我們之前神創(chuàng)認知分為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歷史學,地理學等等一些學科,但是現在用一個學科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學科間進行合并,出現了社會生物學,物理經濟學,倫理生態(tài)學等等的復合學科,將來還會進一步合并,因此,想要更好了解世界,需要的就是在有個別深度(專業(yè))的情況下,努力拓展,再實現廣度(涉獵),最后成為一名“丁”字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