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垚燁
最近一個叫劉星文的家伙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照片,并特別備注是用iphone5拍攝。這些用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絕,完全不輸于單反的效果。
我不禁在想,拍照功能如此單一的iphone手機怎么樣才能拍出這種大氣唯美的照片呢?
先上幾張他朋友圈發的(不是原圖)
于是又翻看了他以往發的文章,果然他的朋友圈發了不少介紹攝影的文字。
看完之后,我get到了一句關鍵的話:平時要多瀏覽設計類的網站,培養自己的美感。
這是我第一次深刻地認識到美感是需要熏陶和培養的。
對于非美術專業的人,平時更多的是欣賞美,看到美的東西,心里面會由衷的贊嘆和贊美。比如去到西湖,看到夕陽西下,荷花盛開,就會不由自主的覺得很美。
可以說,發現美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在發現美,還希望用手機把這美記錄下來。
問題來了,大家看到了一樣的美景,但是按下快門之后,記錄下的美卻大相徑庭,為什么劉星文用手機能拍出單反的感覺,而大部分人拍出來的卻是沒有主題沒有焦點的照片而已?
這說明,發現美是一種本性,但創造美卻是一門需要培養的藝術。劉星文們不僅具備人人擁有的發現美的基礎能力,關鍵他們還清楚的知道這個東西為什么美?如何去創造美?
比如攝影,要拍攝出美輪美奐的照片,你要了解如何構圖,色彩如何搭配,光線如何調整等等。這些東西,一方面需要學習理論,另一方面需要刻意去欣賞美的作品。當你每天與美為伴,自然就有了創造美的潛意識。
也許你又要說了,這些東西不是學美術學攝影的人該去做的事情嗎?
以前我也是這么認為,不過現在卻不這么認為了。我覺得,對美的追求是人類潛意識最原始的心理需要,就像男人天生喜歡美女,女人天生喜歡帥哥。創造美的能力可以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本質上也是一種基礎能力。
比如裝修房子,比如布置家庭,比如做個ppt,比如寫公眾號排版,這些都需要創造美的能力。
這又讓我想起了第二個人,他叫阿文。知道他是因為最近在看ppt模版,看了阿文做的ppt模板,我真的真的是陶醉了。ppt原來可以做的這么的美,這么的有藝術,這么的令人陶醉。
為什么用的工具是一樣的,但是人家做出來的確是藝術?而且人家靠這個還實現了財務自由。
阿文也不是學美術出身的,他有不下于十個標簽,比如數據分析師,H5交互設計師,PPT達人,在線課程開發者等等,他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斜杠青年。
為什么他能夠做到如此?總結一句話,他對自己不設限。他從來不會把自己局限于某個領域,定位于某個標簽。
在他們的世界里,很多技能都是相通的,比如美的創造,它不僅僅是美術生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刻意培養的能力,因為對美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穿衣打扮,裝修房子,擺設辦公室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對美感的熏陶。
阿文只是把對美的把控能力淋漓盡致地運用到了PPT制作,可視化領域,課程開發等,說白了把握美,創造美已經是職場一項必不可少的通用能力。
而我們十幾年的教育中,卻忽視了對美感素質的通用培養,我們的專業劃分也有意識的讓我們遠離美的創造。
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們仍然做不出一套美的PPT,不是我們不努力,只是我們缺少了這項通用能力。
意識到這一點,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所改變。
1.在每天的工作列表上加入一條:欣賞美圖。
2.開始有意識的去關注地鐵的廣告設計,有意識地去分析這些廣告的美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3.開始有意識地用手機去拍美好的東西,不是隨意按下快門,而是認真構圖,等待好的光線。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喜歡我的文字就在下方點贊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