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始了,每個人都在定計劃,而且目標都不小呢。現在我們都知道要把目標分解,量化到每天,因為這樣的話,完成率比較高。
像我這么渴望上進的人,當然給自己也定了任務。而且任務不能太少,太少了那多沒意思,我要對自己狠一點。
每天計劃如下:
1,讀一本書。
2,摘抄優質內容不少于1000字。
3,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發表。
3,運動一萬步。
4,跟著keep健身30分鐘。
5,朗誦一篇文章練習普通話,不少于30分鐘。
6,畫一幅小畫。
看起來很充實吧?我信心滿滿,覺得今年我肯定要騰飛了。
然而, 堅持到第2天,就受不了啦,覺得任務繁重,還是不如刷劇愉快。于是乎,把計劃拋到一邊,看劇吧,頓覺輕松不少。
可是到了第3天,我沒法愉快地看劇了。心理壓力太大啊,總有個聲音在指責我:“你這樣子渾渾噩噩是不行滴,你要加油,你要奮進,你要努力啊!你看看別人都在學習呀!”
嗯,那好吧,我繼續,我不能這樣墮落。可是每天看著那一堆任務,實在是糾結難熬。想完成,內心里又無比抗拒。想著把任務降低一點,這樣也許可以實施下去。可是又覺得不能這樣輕易妥協,任務一降低,那還有效果嗎?
就在我無比糾結的時候,收到了土豆姐姐寄來的一本書,這本書叫《微習慣》。
看這書的封面寫的: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呵呵,你逗我呢?從來都是我們為完不成任務而沮喪,這書居然敢說“簡單到不可能失敗”?這怎么可能?開什么玩笑呢?
帶著好奇心和找茬心,我打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斯蒂芬·蓋斯,他說他是個天生的懶蟲,但是懶蟲也有愿望啊。他一直很想健身,可他10年里一直沒有堅持下來。在2012年12月28日這天,他決定在新年來臨之前鍛煉30分鐘。他試了很多方法,就是沒法起身去鍛煉,他覺得30分鐘的鍛煉對他來說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艱難。(好想跟他握爪,我的心理活動幾乎跟他一樣)他無精打采,覺得自己很失敗,什么都沒干呢,已經心灰意冷了。
后來,他想:30分鐘鍛煉太痛苦了,要不就只做一個俯臥撐吧?不必多做,只做一個就夠了。
他爬在地上做了一個俯臥撐,然后他的人生從此走向了光明。
因為他做了1個俯臥撐之后,忍不住又做了幾個,最后完成了30分鐘的鍛煉。整個2013年,他都要求自己每天完成1個俯臥撐,他的鍛煉變成了慣性。他把這樣的行為模式稱為“微習慣”,還應用到其他生活領域。 之后,微習慣帶來了神奇的效果,他開始堅持閱讀、寫作,吃大份沙拉……
那到底什么算是微習慣呢?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就是它經過大幅縮減的版本。
比如說:
每天堅持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1個。
每天寫3000字,縮減成每天寫50字。
縮減之后,每天只用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完成。由于微習慣目標太小,你很容易就能夠做到,所以它簡單到不可能失敗。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人有問題,而是我們采用的策略有問題。
比如說我給自己每天定的大額任務,根本完成不了,直接放棄。那這樣的策略對我來說就不起作用。看到作者采用“微習慣”取得了效果,我也想實踐一下。
我給自己定的微習慣計劃:
1,每天閱讀一頁書,電子書或者紙質書都行。
2,每天做一個俯臥撐。
3,每天朗誦一分鐘漢語文章。
4,每天拍一張照片。
5,每天亂畫一幅畫。
作者說剛開始微習慣不要太多,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定。我覺得這幾個對我來說 so easy,不就是幾分鐘的事情嗎?
果然,真的很容易堅持,從讀《微習慣》這本書到現在大概半個月時間了,我定的這些計劃毫無難度,輕松執行。
而且,我還有了新的發現。
我計劃讀一頁書,可是我讀了第一頁后,就不想停下來了,忍不住多讀幾頁。
我計劃做一個俯臥撐,可是做了第一個后,忍不住又多做了幾個。
我計劃朗誦一分鐘文章, 可是朗誦了一分鐘后,忍不住又多讀了幾分鐘。
……
也就是說,我實際的執行量,遠遠超過最初的計劃,而且是在無意識、心情輕松的情況下完成的。當然也有兩天心情不佳只完成了最初計劃,并沒有超額。那也沒關系,因為我已經開始行動了,而且不再糾結了。
用大腦的工作原理,來闡述一下微習慣背后的奧秘。
習慣改變中需要大腦中的兩個關鍵工具:前額皮層和基底神經節。
前額皮層:管理功能活躍,決策層,站得高看得遠,抵抗外界各種誘惑。但是耗費精力過大,容易疲勞。
基底神經節:不用監督,懶得思考,喜歡高效的重復行為,節省精力。
當我們制定了高額的任務時,前額皮層會支撐我們堅持幾天。但如果任務太多,無法完成,前額皮層就累趴了,沒有動力了,放棄了。
這個時候,就是基底神經節大顯身手的時候,微習慣可以出場了。大腦的變化很緩慢,喜歡穩定的狀態。那我們應該學會適應大腦的這種模式,采用微習慣策略,讓大腦的基底神經節毫不費力地重復,慢慢接受,那么新的習慣就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提高目標,但是一定要緩慢,要給基底神經節適應的過程。
如果每次鍛煉的時候,我們都想鍛煉3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大腦會覺得這個目標太沉重了,壓力巨大,就會有各種抗拒。可如果你采用微習慣,對大腦說:我就想做一個俯臥撐,好嗎?
大腦會給出回應:去吧,這么簡單的事。
然后你就跨出了建立新習慣的第一步。
也許有人會問:這么微小的習慣,能有什么用呢?
用處大著呢。
在開始建立新的鍛煉習慣之前,我們的大腦總是高估行動的難度,所以會出現抗拒心理, 在行動之前磨磨蹭蹭。當我們用“小的不可思議的一小步”的方式來行動時,認知難度和意志力消耗量會顯著降低。一旦你開始第一步,大腦會計算一套完整鍛煉的難度有多大,而不是瞎痛苦。那你就更容易堅持下去了。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意志力和動力的關系,如果我們總是依靠動力來做事的話,那很不靠譜。因為我們不會總是有動力,我們會消極會沮喪,會什么也不想做。而采用微習慣策略,動力不足沒關系,反正幾乎不需要什么精力,很輕易就可以完成。微小的積極習慣還會激發動力,讓我們的狀態變得更好。
我們可以把微習慣融入到生活中很多方面,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習慣。本書建議的微習慣策略:每天強迫自己實施1到4個“小的不可思議”的計劃好的行動。這些行動小到不會失敗,小到不會因為特殊情況被你輕易放棄。它們有雙重作用——激勵你繼續做下去,并會成為微習慣。
一起來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