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極一生,都是一個追求幸福的過程。
何謂幸福?幸福,就是期待的被滿足。
餓了,有飯吃,被滿足就有幸福感;累了,有歇息的地方,被滿足就有幸福感。所以幸福感是與期待的被滿足息息相關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天生的氣質,后天的性格,三觀的形成,都會形成自己對事物不同的期待,而每個人由于對事物的期待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就不盡相同。同一件事,某些人感覺是幸福的,而另一些人則是無感的,還有少數人則是反感的。這都形成了幸福感的不同感受。
期待與滿足,是幸福的兩個開關。不適宜的期待,而造成期待難以被滿足是不幸福的;而合理的期待,自己沒有能力去滿足,同樣是不幸福的。
期待也有方向性。正確的期待,被滿足是幸福;而不正確的期待,被滿足則會有大不幸,如貪污、腐敗。
每個人都有圓缺。每個人的期待往往都是自己所缺少的東西,就像餓了要吃飯,是因為缺。每個人的獨一無二,造就了每個人的缺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人的期待,即使有大同,也都存小異。
每個人都需要問問自己,需要什么,從而去期待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你是飽的,再吃飯會難受,而那個餓的人再吃飯,才會有幸福感。
所謂貪,就是明明已經吃飽了,卻還要吃,吃再多都不滿足。就像有些貪官,明明不缺錢,卻貪得無厭,像是無底洞,最終東窗事發,挖出來的天文數字的贓款,都成為犯罪所得,成為加重量刑的依據;甚至有的貪官還舍不得消費,裝成廉潔的假象,那些錢財終成為百害而無一利的東西。
可見,幸福與期待相關,期待的正確與否,是多么地重要。
佛家說,無欲則剛。而人們因有所缺,也總有所欲,只要欲望不有損于他人,自我滿足而獲得的幸福感,何嘗不是生活的組成,生活的溫暖呢?蕓蕓眾生,大致如此吧。如若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一定與利益大眾、利益社會息息相關,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精英,涌現的越多,社會越文明、越發達。
能做將軍固然好,不能做將軍,做一個合格的士兵,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如果人人都去爭做將軍,能力達不到,期望總也無法得到滿足,又何嘗不是一種不幸呢?
人生,不是競爭,不是人人爭做第一;而是要補缺,讓自己圓滿,一個人圓滿了,什么都不缺,無欲無求就是人生的大幸福,也就做到了無欲則剛。無欲無求以后的更高境界,就是去幫助他、利益他人。
問問自己,還缺什么?這個缺是真正的缺,還是并沒有缺的一種貪求。如果有缺,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就好好的去滿足自己吧,我們的人生,也就越來越圓滿、越來越幸福。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稍有瑕疵的美玉,稍加努力就能夠滿足自己,無所貪求就會獲得人生的大幸福。
祝每位朋友,都能找到自己獲得幸福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