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懂日記:2020—02—13

苗老師是我表外甥的班主任。

老教師。

夫妻倆都是。

兒子在青島讀大學。

表姐就是農村婦女,有心送點東西給老師,但是沒出過門,不懂這些規矩,所以就把東西送到我這里了,希望我能幫著送去,多跟老師聊聊,看看孩子有什么問題,讓老師多給照顧著,該打打該罵罵。

苗老師,我也不熟。

同在一個系統,只能算是認識。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那種很板正的人,所謂的板正,就是打扮很得體,大部分時間都是正裝……

很巧。

我去學校家屬院時,正好在樓下遇到了苗老師,他正在曬被子,學校老師貌似有曬被子的習慣,廣場上拉了不少鐵絲。

反正,第一感覺怎么描述呢?

覺得這個被子跟苗老師的形象不是很搭。

這個被子有點像農村家庭的棉花被,當然不是很臟,只能說是有些年歲了,過去農村人家的被子真是一蓋就是一輩子,蓋上幾年中間的棉花都聚成一團了,再去找人加工一下,你沒看農村墻上都寫著:加工被套,電話XXXX。

看來,苗老師也是農村出身。

苗老師家在五樓,沒有電梯,爬了半天……

一推門,就是標準的農村家庭,嫂子的奶罩還掛沙發上,款式也有點老了,應該戴了多年,吊帶邊上都起毛了,原本應該是白色的吧?已經有點泛黃了。

喊我坐。

我就坐。

我看了看茶幾,茶幾下面亂七八糟的,螺絲刀、鉛筆、撲克……

茶幾上呢?

吃過飯還沒來得及刷的碗,看來早上吃的面條?關鍵是那碗還缺了一點點口,碗是那種農村款式的。

就是我在整個家庭沒有感受到半點“現代”,與他們倆的收入不符。

我問了問這房子是哪年買的?

說起來小20年了,當時花了1萬8,現在能值20萬。

說失望吧,也談不上失望。

是我對他期望值太高,我覺得看他平時的打扮,家里應該是很現代很干凈的,沒想過是這個樣子,有些反差而已,他們倆人的收入真不低,倆人一年怎么也要掙20萬吧?何況當班主任,大大小小的禮物一年也不少收,我曾經問過某個實驗班的班主任的娃,過年收了多少壓歲錢?說是2萬多。

當然,苗老師家的凌亂不是個例。

我姐家的情況,也差不多,我把這個現象都歸類為了農二代,就是剛開始進城,進入了一個轉化期,但是因為收入有限,思維受限,一切以過日子、攢錢為出發點,所以即便身份不錯,依然是農村活法。

不可能談生活品味!

對于表外甥的問題,我不大關心,我只是把禮物給送到就可以了,可是苗老師很關心,跟機關槍似的跟我說了一通,讓注意這,注意那,還說這孩子有早戀的行為……

我一直點頭,說,是。

送下后,我給表姐打了個電話,說把東西送下了,老師說很感謝,把孩子也夸了半天,說孩子很聽話,有前途,好好努力,考個二本沒問題。

表姐表示感謝。

回家路上,我在想一個問題,其實農村習慣還沒啥危害,你按照你喜歡的方式在生活而已,國家提倡少吃鹽,你頓頓吃咸菜,也沒啥,你喜歡就行了。

但是,農村思維才是最可怕的。

會讓你在自己的階層里轉圈圈,也就是我之前寫的宿命說,住持說什么是宿命?宿命就是人被卷在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漩渦里,轉啊轉啊轉啊,越轉越出不來。

我記得我剛開始做定投時,一直都是虧的。

虧了應該有大半年吧,從2018年7月份一直到2019年1月份,都是虧的,到了2019年2月份,開始賺了,成了正利潤5萬元。

我姐給我打電話,意思是你終于賺錢了,快取出來,5萬就行了。

我爹也是這個觀點。

意思是炒股就是賭博,你咋能玩這個呢?咱這日子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可別沾上賭博……

都勸我退。

我滿口答應,但是沒退。

我有自己的邏輯,他們沒有,他們只有恐懼,那時小師妹和小博士都找到了我,問我理財的事,我的觀點是炒股是沒有前途的,若是想穩定,就投基金,選個靠譜的基金經理,抱長線,所謂的長線就是十年八年,肯定會有很不錯的收益,我推薦她們倆買興全合宜,當時一股不到8毛錢。(現在接近1塊2了)

小博士買了30萬,這30萬是當時她下嫁縣城給的安家費,她用不著,我當時跟她這么講的,若是持有一年以上,賠了,賠多少我補給你,但是有個前提,你不能亂動。

她答應。

如今這30萬已經變成了40多萬了。

小師妹兼職做微商,瞧不上這么低的收益率,所以她沒有進入,但是因為她去開戶,從而被騙子通過微信精準營銷了,帶她炒了什么期貨還是什么玩意,不僅僅沒賺到錢,反而賠進去了20多萬,我一直問她,為什么你不問問我?她說,我知道問你你肯定會反對的……

被殺豬盤給殺了。

殺了以后情緒很不穩定,見了誰都想發火,光拉黑我不下10次了。

你貪婪,就有人等著你。

我姐也有30萬,我能否讓她買?

不能!

哪怕我摁著她,讓她買上。

要么,一跌她就賣了;要么,她手舞足蹈,偷著加碼,最終把整個家底都搭進去了。

就是她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者。

99%的人,都是潛在的賭徒,是股市子彈的主力輸送軍,只有能做到反賭性布局的人,才能算得上投資者,投資者也在賭,但是賭的是大概率,這個大概率既有基本面的,又有人性的。

小博士為什么適合?

第一、她什么都不懂。

第二、她相信我,絕對信任。

第三、她出身不錯,沒覺得這些錢多大。

昨天,莫名其妙的流行立掃帚,一刷朋友圈,全是,其實呢,等于每個人開了一個窗口,讓別人窺探到了你的家,你的生活。

不用看別的,看地板縫就知道你生活處于什么階段。

一提品質生活。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要有錢!

是的,要有錢,其實縣城有錢人也不少,但是為什么很少有人能過出高品質呢?

原因就是。

習慣落后、思維落后!

我仔細想了想,其實還有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審美都是父母留給我們的,我們只在父母家生活過,在學校生活過,我們很少去朋友家,不知道美是什么樣子的,例如洗碗機、烘干機,我們都沒見過,你讓我們怎么有意識去買?

你說那種不用擦屁股的馬桶,我們都沒坐過,怎么可能會喜歡上呢?

每個人都是閉塞的。

有次聽課,有學員問了老師一個問題,窮人思維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老師說,就是什么都追求性價比,也就是父母經常教育孩子的那句,咱不要那個,那個太貴了。

當時,我作為旁聽者,我覺得這個說法過于牽強,但是事后仔細想了想,還真有那么一點道理,例如村里人讓我幫著選房,我給選的他們最終都沒買,同樣的價格在我們小區只能買80平,在別的小區能買130平,最終都選了那130平,我跟他講物業,講管理,講升值,沒用。

不用說別人,我親姐就是例子,我幫她把鑰匙都拿來了,最終退掉了,當時是房價比較低迷的階段,買方市場,挑肥揀瘦,這一套沒看中,那一套沒看上,突然房價一漲呢?手忙腳亂去追漲了,多花了50萬,現在被套得死死的,房子也沒交,房價又跌了。

我能否替她做主?

若是弟弟,我就替他做主了。

姐姐不行。

因為姐姐家的一家之主是姐夫。

小舅子就是小舅子。

之前我寫過一句話,什么是品味?

讓最好的享受,成為習慣!

你只有體驗了,才更懂生活,坐過頭等艙你就不愿意坐經濟艙了,你耳濡目染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審美,包括候機室里的裝修,杯子、盤子,包括服務人員的穿衣打扮,這都是在訓練你的審美。

我們很容易進入慣性,也就是惰性,活著活著,就越來越像我們的父母了,我父親年年偷暖氣里的水,我每次去了都批評,甚至我主動告發了他,讓物業去訓他,但是物業不好意思的。

今年過年,我去父母家玩。

我爹說,今年,暖氣里的水一次都沒放。

我說,挺好的,你想用熱水,用就是了,水呀,電呀,都綁定著我的支付寶,你們不用考慮什么節約之類的,電視你就是天天開著也沒啥。

他說,你娘不讓。

不管干什么,都是以節約為主,茶幾上有個單子,一雙棉鞋,29塊錢,我還發過朋友圈,我娘去超市買的。

在這之前,我剛給了他們2萬元現金,讓他們買點東西過年的。

我叮囑過,買東西,以喜歡為標準。

不要考慮價格。

但是,他們很難邁過這個檻……

財富值上,可能真如我爹所說,他覺得一百萬不算什么大錢,這應該是他真心話,畢竟他也見過,經歷過,但是在消費上,依然是最窮的思維模式。

總是想攢。

你攢了干什么?

我又不稀罕你那兩毛錢,你咋總盼著我落魄?是覺得等我完蛋了的時候,救我的?

你考慮多了。

我完蛋的時候,不需要錢了。

課堂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就是冰箱里有不少菜,有新鮮的,有要爛的,請問,先吃最新鮮的還是先吃要爛的?

多數選了新鮮的。

老師說,這就是問卷調查與現實生活的差別。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都選了先吃要爛的,從而一直都吃要爛的,這也是窮人思維,那么如何轉化思維呢?主動止損,把要爛的扔掉,那么就可以一直吃新鮮的。

這個簡單不?

聽起來很簡單。

做起來,太難了。

我父母家的東西,不爛不吃。

趙德發老師跟我講過一點,在小城市生活有好處,就是更加的市井,看待人看待事更加的立體,對成為作家是有幫助的,但是也有缺點,就是容易被同化,要時不時的跳出地理限制看待自己,問問自己是不是也融入了這種格局?

也就是說,我們要動不動的展望一下未來。

我們的生活品質能否提升一下?

例如車子是不是可以選個更好的?房子是不是可以選個更大的?床是不是可以選個更舒服的?馬桶是不是可以選個高科技的?浴池是不是可以選個帶按摩的?沙發是不是可以選個軟軟的?洗衣機是不是可以選個西門子的?廚房是不是要選個開放式的?家里是不是應該有個阿姨?是不是要請個司機?辦公室是不是要有個秘書?自己的身材是不是可以更好?要不要學學穿衣打扮?要不要制定一下年度旅行計劃?

媳婦是不是可以換個更好的?

你要想一想,就覺得生活真的很美好,特別是有空的時候,去逛逛那些別墅樣板房,感嘆一下,這才是叫家。

你要知道,什么是更好的。

要有這個向上的心。

而不是生活在慣性里,算了,這樣就挺好的……

艱苦樸素這四個字,其實是有毒的,使我們進入了怪圈,例如很多人買股票怎么買?

哪個便宜買哪個。

這其實是內心的選擇投射。

實際上呢?

哪個貴買哪個才是對的,你覺得茅臺貴,一股200多塊錢了,天價了,而有的股票呢?一股才1塊錢,你是這么幻想的,茅臺有可能從200元跌到100元,那就腰斬了,若是1塊錢的股票漲到50元呢?就翻了50倍。

結果呢?

茅臺從200元到了1200元。

而你那1塊錢成了5毛錢。

轉過這個彎,對于農村孩子而言,也是個急轉彎,整個人會上一個檔次,包括打球也是如此,平時大家打的球是65元一筒,一個球能用個兩三局,我去深圳發現大家要么用紅超,要么用尤尼克斯,整個球的穩定性、耐打程度都要高于我們平時用的65元的,于是我也改用了尤尼克斯,一個尤尼克斯的能頂兩個65元的,那你想想,為什么不用尤尼克斯的呢?

打著感覺更好,要算成本跟65元的差不多。

大家為什么轉不過這個彎?

感覺尤尼克斯的貴,100多一筒。

這個是一個怪圈。

有點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是因為有錢了才這樣選擇,還是因為這樣選擇了才有錢?

沒有定論。

還有一點,品味是相對的,是個比較級,你不能總拿自己跟迪拜土豪比,拿自己跟英國王室比,那也是不合適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例如你在農村生活,別人家里比較臟亂,你家比較干凈,這就是品味,別人聽《愛情買賣》,你聽《梁祝》這也是品味,你若是非在家里聽什么《月光鳴奏曲》也沒必要,畢竟咱達不到那個欣賞水平。

就是說,咱不僅僅要知道好,還要知道好在哪。

這才叫品味。

審美對應的是什么?

審丑。

審美是有門檻的,需要一定的美學修養、生活閱歷,例如我與我爹去選地板磚,我們倆肯定會選截然不同的磚,我自認為我比我爹的審美要高幾個級別,我學的比他多,見的比他多。

這兩年,審丑越來越流行了,例如抖音上,那些農村的,邋遢的,甚至邋遢到極致的都能成網紅,例如說“臥槽,無情”的那個二哥,一個連生存都很困難的人,一夜間火了,牙也掉的差不多了,焦黃的仿佛從來沒刷過,只要一出鏡幾乎就是喝醉的狀態。

人類天生厭丑,那么為什么會有一個群體去審丑呢?

因為,審美把中上層已經定義完了。

既然無法在這個面上競爭,那就去對立,從而對審美標準進行反叛、挑釁,我就是故意惡心你。

所以,進步是三方面的。

一、不斷地學習新知識。

二、不斷地賺錢。

三、不斷地改善生活品質。

單一的進步不是真的進步,我寫的苗老師不是個例,應該說代表了廣大基層的生活常態,就是有了鐵飯碗的新農村生活,知識有了,收入有了,但是生活品質還沒有大的提升,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你看看大家曬的那家宴……

咱雖然對這些場景很熟悉,從小就這樣過來的。

但是看到,依然會問一句:這能吃嗎?!

所以,又回到了那個故事,上海姑娘跟著農村小伙回老家過年,因為年夜飯分了手,當年公眾號特別喜歡寫類似的題材。

大家對上海姑娘一片罵聲。

若是這個姑娘從小是白富美,她壓根不可能跟農村小伙牽手,不是小伙是否優秀的問題,日常習慣就是沖突的,一個用袖子擦鼻涕的青年是不可能獲取白富美的青睞的。

若是小伙子的確優秀,例如未來的大BOSS,就是個人中龍鳳,那么他選的這個上海姑娘即便真的是白富美,也會容忍這些,不可能憤憤離場,別說還是飯菜了,有的東西很難聞,姑娘們不是也吃得一包勁嗎?例如那個紹興臭豆腐。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你家姑娘,你愿意讓她嫁給一個農村長大的小伙嗎?一星期不洗澡,內褲穿了正面穿反面。

為什么突然想起來寫這些呢?

是老徐要給兒子買車,買個20萬左右的SUV,問我。

我說,根據銷量排行榜買,就是最合適的。

他說,是想讓你給推薦個,覺得你懂,十年八年不用換的。

我說,我真不懂,我的建議就是根據銷量排行榜,50萬以下的車子,都談不上個性,也談不上什么情懷,咱就來點最實際的,根據市場來決定,什么好賣說明什么保值。

他說,假如你自己買。

我說,家用的話,我不會買SUV,若是買SUV是為了玩,我會買吉姆尼,但是肯定不適合你娃。

從我姐買房那事起,我就開啟了新的模式。

就是一問三不知。

不選擇,不推薦,不表態。

問我什么意見?

我沒意見。

你看那些房產大V,都在科普什么樣的房子好,那為什么爛房子也賣了?

兩個原因。

第一、每個人的審美不同。

第二、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我農村娃,還供著弟弟妹妹上學,我能花10萬元買個閣樓結婚就不錯了,你跟我談什么頂樓不好?太曬?漏雨?

我能不知道嗎?

車子為什么那么多品牌?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定客戶,若是某個品牌或型號能滿足所有人,那么也就不存在多樣化的問題了,蘋果手機曾經差點實現這一點,后來不是還是出現了華為與三星?

每個人選擇自己當下認為對的,就可以。

我只是覺得,有一點,老徐在傳遞,就是要勤儉節約,例如十年不換車,認為這是一種美德。

有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

也是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為什么不換個方式呢?讓他自己給自己畫餅,例如兩年一換車,這些換車頻繁的青年,在我們眼里都是不正干的,卻往往又是最出色的。

這又該怎么解釋?

說明什么?

我們的思維模式是錯誤的。

若是對的,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們?!

這幾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這種差距,我去年加入了一個新的車友會,包括我買猛禽也是跟他們一起團購的,每個人都有三輛以上越野車,最差的車型應該就是路虎發現4,大家最初就是發現4車友。

啥?

路虎發現4不是比大猛禽還貴嗎?

是的!

但是,性能不是一個量級的。

大猛禽的性能是跟大G對標的,甚至比大G更可靠,包括我們車友里也有開大G的,后來也都一起參加了猛禽團購。

在這次武漢疫情問題上,整個車友會沒人提捐款的事。

貌似大家都過了那個新鮮勁了。

只是有車友轉發了幾個視頻,他們是怎么做的呢?社區不是封了嗎?然后就跟小區里幾個朋友一起,你捐土豆我捐大米,然后挨家挨戶送的,真跟雷鋒似的,不留姓名,后來物業公司給做了一個短視頻。

我那個車友捐了1萬斤大米。

這種,很暖心。

暖鄰居們的心,讓人覺得整個小區特別有凝聚力。

除此之外,就是天天研究改裝車的事,包括我們把改裝店的老板也拉進了群里,要定向改裝,為過些日子穿越無人區準備的,這里面我算最窮的,他們怕我不舍得,提出要送我改裝,要額外加上170升的副油箱,就是每個車可以自身攜帶300升,當然真去改裝我也不需要贊助,萬多塊錢,無所謂的。

另外,就是研究地圖、攻略,招募隊員,普遍覺得缺個會攝影的,每次咱出去都玩的這么嗨,結果咱沒火,人家那些玩的級別更低的呢?在抖音上火了。

當然,我們各自的粉絲也都不少。

特別是女粉。

我們里面粉絲最多的不是我,我才1萬左右,他們有500萬的,我發個洗車的視頻都有一群妹子加,有問我車牌怎么辦的,有問我車在哪買的,還有妹子問我網戀不?我都懷疑是不是職業的酒托?

還有呢?

就是偶爾我們會偷著去河里浪一圈,在群上約好,彼此誰都不帶人,去溜達一圈然后各自回家,畢竟是敏感時期,一般都是一群人叮囑我:懂懂,你千萬別發,你發了就把我們賣了。

我就朝天保證,不發。

都憋壞了,在群上感嘆,媽呀,什么時候能出門啊?

男人事業上有魅力了,家庭普遍都很和諧,我們偶爾還會幾家聚一聚,女人跟女人,男人跟男人,相處的很好,除了我,貌似都很能生,一生就是三四個。

另外,都是原配。

昨天,一個車友突然找我,談到了一點,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為社會做點貢獻吧,咱在縣里上條口罩生產線,優勢有兩點:

第一、整個疫情應該還會持續幾個月,口罩缺口依然龐大。

第二、目前正好處于綠色通道期,各類審批都是綠燈,甚至有的口罩廠的無菌車間還沒有開始建設,證都已經拿到了,有新聞作為證明,廣西一個貧困縣。

一條線年前是20萬,現在是60萬。

每天可以產8萬只口罩,成本3毛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場來看,3塊錢是可以賣上的……

他不是在分析可行性,而是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年初二就開始搞,剛搞的差不多,他是想兩手準備,就是上三條線。

捐一條線,留兩條線。

捐的這條線呢,是需要找個合適的部門接手,例如生產了先供本地使用,給不給加工費都可以,但是依托這個為基礎,第一時間拿到合法手續,并且逐級升級,從民用手續到醫用手續。

多久可以回本呢?

只要有手續,十天就可以。

是希望我去操作這個事,由我去找BOSS們談,那我就當正事去談了,BOSS們也是幾派意見,有的認為,口罩價漲了那么原材料也跟著漲,不可能依然有如此好的利潤空間,還有就是事后肯定是過飽和產業,還有一類BOSS認為沒必要這么操作,不如悶聲做,就賺這一波,查到的時候計算違法成本,若是你非要用合作的模式?那么結果就是一切都是賒著。

整個事,真是讓我驚呆了。

我看似是很聰明的,但是很多事都是只想想,而他們呢?則在第一時間行動了,哪怕現在什么都不干,光把設備一倒手,也有120萬的利潤空間,有的是要的,排隊搶……

若是解決不了合法性,肯定就會選擇賣設備。

因為大家都把合法排在第一位。

真正想進軍的是什么?以口罩為切入點,進軍醫療生產資質,從而做洗手液,這次風波后,勤洗手會成為一個全民習慣,洗手液會有一波機會,人們會迷信什么洗手液?

醫療級的!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他們會送,把機會送給你,把大餅一起分享,還有最關鍵的一點,總能看到新的風口。

后記,今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三家口罩生產企業,就是本地的,兩家已荒廢,使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一個朋友跟我講的那句話,山東是口罩生產大省,口罩是過剩產業,日產量達到2000萬個,這些企業能持續活著的都已經是很牛B的了。例如我們參觀的這三家,要么是臨時復工的,死馬當活馬醫的,要么是設備被銀行查封了,還有一個是昨天剛被人把設備買走了。

我們是想租賃手續,不想要設備,三家法人兩家聯系不上,都在老賴黑名單里,參觀完以后,我們幾人得出了同一結論:賺錢這個事,還是靠命!

若是活到今天呢?可能一個春節就頂過去幾年的。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特別說明:

A、文章非紀實文學,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切勿對號入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117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860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128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9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02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421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77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6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7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7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157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71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82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96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57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