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久沒有讀書,很久沒有思考,每天都在忙又不知道忙出了些什么。書架上從來沒有讀過的書不少,甚至都忘了我居然買過某本書。隨手取下《浮生夢》,沒想到打開書就像打開了一個夢,不覺間沉浸在書中,夢里。
浮生若夢一場
? ?開篇說“過去通常是在大十字路口執行絞刑”,講述小時候看見老實的湯姆因為殺死妻子而被吊在絞架上的故事之后一句“如果轉過頭去找你,我看到的不會是帶著鐐銬擺動著的你,而是我自己的影子”,讀時不明所以,讀完恍然大悟,原來一切早已在第一章里面安排好了。
? ? ? ?結尾處又提到“過去通常是在大十字路口執行絞刑,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事了”,又回到了開頭,仿佛夢完了,又重新開始,進入新的輪回。我相信很多讀過的人讀完后都返回再讀一遍第一章,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太巧妙了,書中所有的疑問,在回顧第一章后瞬間明朗了。
? ? ? ?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書的起點亦是終點,終點亦是起點,故事不會完結;夢不會醒來,又重新回到夢開始的地方;沒有絞刑架宣判終結,菲利普內心的折磨不會停歇;浮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兜兜轉轉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原點。
? ? ? ?就內容來說,確實是“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浮生夢》的一大魅力就在于此,沒有鮮明的評判,就像夢一般朦朧,卻總在角角落落特寫一些“線索”,以此來形成讀者心中的人物形象。 ? ? ? ? ? 對于我來說,我更趨向于把瑞秋當作悲劇的傳遞者。瑞秋本性是善良單純的,但是她有著悲劇的童年,從此在心中留下了陰影,她缺乏安全感,安布魯斯病倒時,她是無助的,安布魯斯無端的懷疑不僅給瑞秋的心理蒙上了陰影,也將不好的第一印象深埋在了菲利普的心里。在菲利普向她告白時,她是害怕的,因為菲利普和安布魯斯太像了,她害怕故事的重演,她承受不了兩段這樣的折磨。菲利普在告白被拒絕后病倒了,瑞秋一直照料他,而這時菲利普發現瑞納提來到了英國,再加上瑞秋一直在往國外匯錢,菲利普也開始了和安布魯斯一樣的懷疑,再加上偶然發現的金鏈花種子,菲利普相信是瑞秋毒死了安布魯斯,然后還要毒死他。最后瑞秋死了,我不知道菲利普是不是故意不和瑞秋說橋沒修好,不知道是不是蓄意是謀殺,但瑞秋,真的很可憐。
? ? ? ?而菲利普,從見到瑞秋的一刻就被她俘獲了心,他給了她家產,給了她錢,給了她珠寶,她還擁有他的思想,他的身體,他的心。他對瑞秋的愛戀很快將他推到了自我毀滅的邊緣,把所有人的命運都推向了一個無法逆轉的方向。
? ? ?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蓋茨比,對黛西的愛最終使他死于非命。蓋茨比的夢想象征著美國夢,人生果然如夢一般,無論荒誕,殘酷,現實。
? ?第一次嘗試讀完一本書后寫些東西,但總感覺想得很多卻寫不出來,感觸很深卻不知如何表達,看來我還需要多練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