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文學的人多少應該聽說過達芙妮的《蝴蝶夢》,有趣的是就像馬爾克斯當年的《百年孤獨》一樣,《蝴蝶夢》一直被認為是公版書,在版權意識薄弱的年代被肆意印刷。直到2016年,讀客正式引進了《蝴蝶夢》,大陸讀者才真正有機會一睹該作的風采,而之前如果有讀過《蝴蝶夢》那一定讀的是盜版。
《浮生夢》作為達芙妮時隔13年之后推出的力作,在文學界廣受好評,金庸老爺子也說比起《蝴蝶夢》,他更愛《浮生夢》。
只不過前一部作品太過光芒四射時,續作往往就會被之前的光芒掩蓋。當《蝴蝶夢》的名字常常和《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傲慢與偏見》《簡愛》等閃閃發光的名字一起出現時,達芙妮在巔峰時期創作的《浮生夢》卻并不為人所熟知。
在本書中有一條叫做“嫉妒”的主線深刻穿插在其中:瑞秋與安布魯斯成婚時菲利普感覺被搶走了最關心的人時的嫉妒、菲利普面對瑞秋與瑞納提之間的曖昧時產生的嫉妒,正是這些嫉妒才促成了菲利普在短短幾個月中情緒的劇烈變化。
本書伊始,安布魯斯在意大利的游歷期間結識了表親瑞秋,繼而相愛、成婚、得病、去世。這段時間里,安布魯斯不斷與菲利普有書信往來。從最初的歡愉,到后來的悲愴,乃至最后向菲利普的求救,深深的抓住了讀者的心思,在整個閱讀中都期待著謎底被解開——安布魯斯到底是怎么死的?
之后,瑞秋來到了安布魯斯位于英國鄉村的莊園。由于安布魯斯并沒有立下遺囑,瑞秋作為遺孀,對安布魯斯的產業沒有任何的繼承權。她只是來到安布魯斯的家,默默住下,卻用自己的處事方法,憑借對于園藝的精通和無比的親和力征服了從管家到園丁乃至鄰居、佃戶以及菲利普身邊的每一個人,當然,還有菲利普本身。
菲利普這個未滿25歲,涉世未深的年輕男子在和瑞秋相處的幾個月時間里,就從最初的深深怨恨轉而跪下唱征服。為了博美人一笑,他將祖傳的珠寶、田園、地產全部雙手奉上,只為瑞秋的一句:Yes, I Do。
然而這一切并沒有真正將瑞秋留在自己身邊,瑞秋還是想要回到自己在意大利的生活。
愛情是盲目的,不論是教父的循循善誘,還是安布魯斯遺留的信件都沒能改變菲利普的心意。直到一場大病過后,菲利普在瑞秋房間里找到有毒的金鏈花籽才讓他最終幡然悔悟。
但作者顯然不打算采取勇士打敗大魔王的常規套路。
菲利普與露易絲在瑞秋房間里的搜尋并沒有獲取確鑿的證據——無論是設計害死安布魯斯或是與瑞納提合謀奪取菲利普的財產。
而菲利普不管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蓄謀,瑞秋最終死于非命,或許死不足惜,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呼喚安布魯斯的名字又似乎暗示著她對于安布魯斯的一片深情。
謎底究竟為何誰也不知道。
瑞秋到底是一個殺人于無形的惡魔還是只不過花錢稍欠節制?
瑞秋信封中的金鏈花籽到底是用來種植的還是被放入每天菲利普的茶飲中?
拒絕菲利普的求婚到底是因為文書中只要結婚就無法繼承遺產的條款還是對安布魯斯念念不忘?
瑞秋和瑞納提用意大利語秘密交談的內容到底是什么?
書中首尾都提到的那具在絞刑架上晃動的尸體或許是一種暗示,告訴我們年輕時盲目的愛不過就是一具終將被拋棄的尸體,還未開始就已經被判了死刑……